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乘着孤舟的小说家(小说)

福建漳州第一中学高一(6)班 余宇宏(17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7月19日   01 版)

    视觉中国 供图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题记

    一

    5月下旬,这座连续下了三个星期阵雨的海滨小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空与蝉鸣,而在这座小城上的中学里,少年期盼已久的校园科技节,也将于下个周末,如期举办.

    雨过初晴,少年漫步在仍旧湿滑的透水砖校道上,指尖勾着一块用吊绳拴着的U盘,此刻,那块U盘正以少年的食指指尖为圆心,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圆周运动——这块盘里,存着的是少年准备用来参加科技节小说比赛的一篇尚未完结的小说。这部小说的“历史”说来话长,简单来讲,少年从去年夏天开始断断续续地创作,写了快九个月的时间,才憋出了近七万字。但由于第四章篇幅和剧情的不完整性,少年只是自作聪明地截取了前三章约五万字的样稿,便打算参加这场征文比赛——在他看来,五万字的体量在这从征稿到截稿时间仅仅只有一周的校园小说比赛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材小用了。

    “美哉……”熟悉的校歌铃声从裤兜中响起,破音的喇叭震得少年腿上一阵瘙痒,接着,他手忙脚乱地拽住险些甩飞的吊绳,从裤兜里摸出手机一看,是班主任打来的电话,想必是来询问投稿的事。

    “喂?老师,怎么了?”少年殷切热诚地问道。

    “没什么,就是问一下你的稿件什么时候交?今天班级里终于有同学交了,你也要赶快了。”

    少年听罢愣了一下,又热情地笑着闲扯了几句,大体就是希望老师能认真看看自己的作品,便挂了电话,径直向机房走去。路上,他回忆着两天前班主任曾对自己说的话:

    “那个小说征文啊,你不是说班里估计没什么人交吗?到时候要是截稿前真的没人交,你看看能不能给我交一篇。”

    “你可是课代表啊,别让咱们班剃了光头。”

    对少年来说,他起初是并无参赛的想法的。他的自傲,自知,自卑,让他对这场局限于校园中的比赛多少有些不屑:他自认自己的作品即便说不上精彩出众,也至少不逊主流,因而自傲;却又因长期难产与更新频率的低下,作品不曾为人阅读等种种缘故,因而自知又自卑。所以,他曾觉得自己没有“出手”的必要,但碍于面子,他还是搪塞道:“是是是,明白了……”

    当少年在电脑上将小说样稿以文件形式发给班主任,并再次传达了自己希望收获读者阅读感受的愿望后,他或许很难预见,在这之后的两个星期,这个word文档,仍处于未被接收的状态,直至文件过期……

    二

    一弯月牙匿形云中,教学楼里暖黄的灯光映衬着浅浅月光浸染下夜色的深沉。此起彼伏的蝉鸣试图穿透那满是水渍的窗,教室内,除了窸窸窣窣的书写声外,便只剩下了外走廊上空调外机那中气十足的低鸣。

    此刻,少年放下笔,缓缓抬起头,并将视线转移到了右后方门旁那空荡的座位上——他们两个晚上似乎七点半就不在教室了——少年回忆着,他依稀记得那时自己正打完水,准备回班自习,便在走廊上遇到了那两个手中勾着U盘的同学。

    “嗨。”

    “嗯嗯。”

    简短而不失礼貌的相互问好,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

    后知后觉的少年思考着,别过头,望着走到了“9”的时针,便缓缓起身,若有所思地拎着满当当的一壶水,向教室外走去了。

    “哈喽?在写什么呢?”少年冷不丁地出现在了电脑前屏息凝神的二人身后,忽地低语道。

    “呜哇!吓我一跳!”靠背椅上戴着眼镜的男孩回过头埋怨道。

    “你怎么来了嘞?”电脑前的另一位男生似乎没被少年吓到,别过头小声问道——眼下,这间和标准教室一般规格的办公室内,还有不少来借用电脑的学生,而他们的目的也是出奇地一致,一眼便知,他们是在写着参加这次小说比赛的作品的。

    “仔细一看,似乎人还不少……而且他们俩写得也挺快的……”少年打量着四周,思考着,接着便立刻开口回答了两位同窗的问题:“哎呀,我不是看你们一直都没回教室吗?有点担心你们,就来找你们啦!看样子你们的小说应该也快大功告成了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读读看了!”

    少年舒展的眉宇间看不出什么情绪上的破绽,他的话术中也充满了热忱,尽管他所说的多半只是好听的奉承话。

    “好啊,那一会就麻烦大师您来浅读一下我的拙作啦!哈哈哈!”电脑桌前的同学笑着说。在少年的班级里,少年的作文水平一直算不赖,而且他经常在报刊上刊登作品的事迹,不少人也有所耳闻,因此,在写作这块,他觉得自己的声名还算不差,虽说有些自负,但他还是很认可所谓“大师”的叫法的,同样,也很享受他人对自己这样的评价。

    “唉,对了,你有带U盘吗?我们本想说把作品拷贝到盘里,可是我带来的U盘不知道为什么用不了了……”同学仰起头,向少年问道,并向他晃了晃自己手中的那块U盘,以表无奈。

    “巧了,我的刚好还放在口袋,给你。”语毕,少年递出了自己口袋里的U盘,见他们二人麻利地拷贝了他们的小说后,三人便一道退了场。在回班级的路上,少年还满心期许地告诉自己的两位同学:“其实我也在写小说,有空的话,能请你们来读读看吗?”

    话虽如此,但也仅是如此……

    三

    傍晚,一个身材高挑消瘦的男孩,也是少年小说目前唯一的读者,捧着被翻得有些褶皱的小说稿,来到了少年的桌旁。

    “你的小说我看得差不多了,写得挺好的。”说着,这位读者将稿子放在了少年的桌旁,顺势在少年身旁的空座位上坐了下来。

    “看到你们几个都在写小说,我也忍不住想试试看了,不过肯定不会拿去比赛啦……”他略显疲态地望着黑板上悬挂着的时钟,自顾自地道。

    “那不是挺好的吗?写出来的话记得也让我读读呀。”少年并未抬起头,他只是默默地扣动着按压式圆珠笔上的按钮,不假思索地答道。

    “嗯……其实……我只是想写出来给自己看而已。之前我爸抓到我半夜在用手机,我跟他解释说我在写小说,但他说的话让我挺受打击的。”

    “他说什么了?”少年放下了笔,问道。

    “他说‘就你这样还写小说’?”

    少年听罢,放下了手中的笔,他的脑海中忽地闪烁起了几年前曾经见过的一条评论“这种东西你都写得出来,我看还是算了吧,你根本就不会写小说!”

    那年夏天,少年看到了这样的一条评论,出现在了自己连载中的玄幻小说的评论区中,与其说是连载,更不如说是自娱自乐,因为这所谓十四万字的连载中玄幻长篇,阅读量也仅仅五百多,评论数量一只手便能数清。对于小学时代的他,这样的一条令人心寒的评论,完完全全地浇灭了他分享自己作品的勇气。他被指控抄袭、盗作,只是因为他小说中的人物设定和成长历程与一部那年流行的动漫中的主角相似。

    尽管时光荏苒,四载恍如须臾,少年不论身心理智,都已非昨日,但他依然对那条评论难以释怀,总会觉得心口上压着一道坎,压得他步履迟疑,苦而无言。最后,在某个静谧的夏夜里,少年下架了那部无人问津的、胎死腹中的、真正的处女作。

    “这是我作品的大纲……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嗯,因为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读书,文笔也不太好,然后又看了你的小说,挺受你启发的,所以有些东西,有些情节,可能会和你有些撞车……但我也会努力写出我自己的东西的。”

    少年身旁的读者自说自话地向少年递去了一张折了三折的作业纸,他的语气有些怯懦,似乎也对将自己的作品胚子示于他人而感到微微的羞耻——多么似曾相识的感受啊!少年回过神来,他望着身旁这个比自己矮了半个头的男生,心中暗自慨叹道:“听你这么说,感觉我们俩真的很像啊。没事,新手刚起步都是这样的,加油,一定要把故事描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哦!”少年深吸了一口气,面带微笑地接过那份手稿,接着,二人相视一笑,热火朝天地讨论起了他们小说中的异同之处。

    那一晚,少年第一次发现,也许自己的创作之路,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孤独。

    四

    熙攘的人群顶着初晴的暖阳,潮水般地流动在行政楼展厅门口。少年独自挤进那人满为患的展厅,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类展区中寻找着语文展板的身影。

    “在哪儿呢……嗯?”少年四下张望着,终于,他在展厅东面的一个角落,发现了那块无人问津的展板,展板上赫然写着一串红色大字“语文组科幻文小说比赛优秀作品展览”。虽说如此,但与其他观众密集的展区比起来,语文组的展板,就多少显得有些冷清了,那几个红色的大字,也在气氛的影响下显得无力了起来。

    少年游鱼般地从人群中脱身,缓步走到了那块不算大的展板前,自左到右,从上而下地一个个寻找起了自己的作品。一等奖区……没有;二等奖区,除了班里的两个同学以及一些陌生的名字外……没有;三等奖区……

    少年蹲了下来,在最后一排被钉在展板上的作品中寻找着自己的小说,他的微笑也由原来的舒缓逐渐变得僵硬。

    当少年的目光最终落在展板右下角的最后一份作品上时,他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成绩与骄傲,他只是卑微地希望着那份作品上写着的是他自己的名字,可惜,上面署的,只是一个并不认识的陌生人的姓名。

    他缓缓地起身,仰面,长叹了一口气。他身后的喧闹与透窗而入的阳光此刻仿佛都已与他无关,他面前形形色色的白纸黑字宛如凛然的寒风刺痛他的眼睛。

    “原来我的作品这么不入流啊……”少年无可奈何地在心中自叹道,接着,他低下了头,目光无意间地落在了那透过窗子洒落下的阳光所指向的地面。地上,几份小说稿静静地躺在那,仿佛等待着过客们意外的发现。

    少年再次蹲了下去,挑了那一沓小说稿里最厚的一份,翻开扉页。

    “原来在这啊,我的……小说……”

    三等奖……又或者说参与奖,不外乎他此刻的预料。

    但这又何妨呢?

    他默默地起身,想到:写得不好又何妨?孤芳自赏又怎样?固执地走下去,写下去,才像是我的风格啊!

    五

    小说家乘着一叶扁舟,在那了无边际、雷云遍布的大海中独自前行着,他曾遇到过滔天的巨浪、也曾邂逅过雨后的彩虹、他总是孤身一人缥缈独行,却也曾遇见过志同道合的旅人——尽管他们终将分道扬镳。

    他在属于自己的航线上躇行,他坚信“只要坚定自己的道路,就无所谓天气时晴时雨”。

    责任编辑:龚蓉梅

罗琳花:我是好花红的姑娘
这四年,我要感谢的那些人
如果散文有生命,它在哪里
李海涛:将家国情怀融汇进“蓝色笔触”
鸽子(小说)
乘着孤舟的小说家(小说)
一碗(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