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最后的驼队(随笔)

福建福州四中橘园中学 张静怡(1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8月09日   09 版)

    太爷爷(我的曾祖父)来到了泉州。他身着朴素的中山装,脖子上爬满了老年斑,脸上泛着淡淡的高原红,半个身子倚在拐杖上——他的腿内弯严重,几乎成了O字形。除了腿,他几乎是健壮的,脸上有着西北人特有的坚毅,豁达。

    新中国成立之前,太爷爷家是做拉驼运货生意的,有自己的驼队,在当地是大户。父亲说,当时的太爷爷跟现在的我差不多年纪,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肩负起家族的传承和使命,开始跟着驼队穿越腾格里沙漠。大漠是西北的魂,西北人对大漠都抱有崇敬之情。然而真实的大漠是美丽且残忍的。在太爷爷的故事里,他们遇到过豹子、土匪、沙尘暴……一趟趟行走大漠,给他留下了终身的伤,他的腿也弯曲变形了。

    驼队,当时是沟通西北、中亚唯一的方式。他们年复一年、不辞疲倦地在河西走廊、茶马古道间奔波,让不同文明得以交流互通,展现了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然而,这一古老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亡。新中国成立,铁路普及,再也不需要拉驼人一遍一遍地穿过大漠。古老的大漠再次变得寂静,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太爷爷老了,他的腿严重变形,走路都十分困难了,大半个身子倚在拐杖上。

    太爷爷的屋外有一个小果园,结着还青翠的苹果、杏子。果子没长熟,就被孩子们摘走了。太爷爷是极珍视果子的,他用雄厚嘶哑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孩子,让他们给果子一个长大的机会,可是孩子们嬉笑着,打闹着,拿着果子跑了。他们跑过了半个村,突然发觉,身后似乎一直有个一瘸一拐的老人身影,锲而不舍地跟着。没人知道太爷爷当时在想什么。曾经,240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他的脚与骆驼柔软的脚掌踏在流质的大漠上,悄无声息。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似乎又回到了大漠,又变成了那个健壮又充满激情的少年。也许在那一瞬间,他耳畔重新回荡着骆驼脖子上那清脆又单调的铃声。村里的小路,比起无垠的大漠,算得上啥?孩子们怕了,真的,他们穿过堆满麦穗的田地,两侧白杨的公路,那苍老的身影却始终没有消失。孩子们累了、倦了、他们不停地喊着:“爷爷,回去吧,回去吧!”未果,一直到了学校门口,太爷爷缓慢地擦了擦额上的汗珠,疲倦不堪地说:“你们这群娃儿想啥嘞?爷爷当年跟驼队走过撒(沙)漠的! 保证以后不害没熟的果子们,今天就放你们一马,以后果子熟了,少不了你们吃的!”

    20世纪初的时候,太爷爷仿佛雨后的蔷薇,无法直起身体。他牙齿脱落,话越来越少,不再喜欢跟孙辈们讲过去穿越大漠的故事,只是守着太奶奶,眺望远处油亮亮的麦田。他对人世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勉强记得自己儿子辈了,孙辈们需要费力指认,而重孙们,则再也不能奢望他记住了。

    2017年,太爷爷来到了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下了飞机,他表情肃穆,安静地端详着泉州的一切,仿佛,这是他前世的故乡。那天是工作日,泉州的大街上难得显得十分冷清。小汽车在空旷的大路上行驶,拐过一个港口,突然,一个苍老雄厚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这是啥港,这么大?”“泉州港,爸。”太爷爷沉默良久。车窗外,一个又一个笨重的集装箱被拉上硕大的货船。“这是要往哪儿拉呢?国外吧?铁路,公路都有了,现在还有这么大的轮船。这些玩意都是冷冰冰的铁皮,还是骆驼通人情啊。”“用这个快啊,唰地一哈就到外国了。爸,您觉得飞机快不?”太爷爷笑了,熟悉的,雄厚爽朗的笑声。

    咸咸的,淡淡的海风吹过,如同当年沙漠中风沙掠过,将那骆驼的铃声,同他的笑声一起,带到了世界边缘的绿洲。岸边,一艘伟岸的轮船正在鸣笛起航,那在大漠中流淌了几千年的传奇,在那广阔无垠的海洋上,源远流长。

    责任编辑:龚蓉梅

最后的驼队(随笔)
我终于翻过了那座山(随笔)
糖罐子(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