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似水,如今再回首,小学六年的学习时光虽短暂,却是无限美好。小学最让我难忘的是“海棠诗社”,它滋润着我和诗友们在校园里逐渐成熟,走向各自美好的远方。
“海棠诗社”已成为我心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读诗、写诗的地方,就是在我们的课桌上。还没来得及去添置像古人那样的文房四宝,我和诗友们,就在空闲课间、在教室一角,埋头写诗。
就如我们写的“案上与君读书,院中伴我徜徉”。记得在迷茫的五年级下学期,要经历一次次重要的选拔。有时候觉得累了,诗友们便会喊一声我的名字,“你不是想读诗吗?来看《吉檀迦利》呀。”于是,我和她们坐在椅子上,悠悠念起“吹起苇笛……”我们懵懂认为,那是海棠在陪伴我们迎接挑战。其实,我们见到的,只有窗外常青的叶子,风来雨落它们如波浪翻卷,亦仿佛是在翻动着嫩嫩青白的书页。
享受仿写诗歌,那些诗歌燃起了我对学习和生活的更多热爱。每天课间,我们吟诗作对、摇头晃脑,有好事者问:“你们是在玩耍?”我们微笑以答:“我们在读书,读我们爱的诗,唱我们爱的歌。”唐诗、宋词、元曲,还有现代诗,这种诗的韵美让学习有了更多趣味。每天放学,在校门口和诗友道别,我们没抱怨这一天学习的辛苦,而是快乐微笑,互相击掌。“你明天要写首美丽的诗给我啊!”“记得今晚好好写作业,复习和预习呀!”
终于欣喜看到自己,因诗而心情开朗、因诗而文笔成熟。临近毕业,诗友们又开始编写诗集《诗和远方》以作纪念。尽管大家学习都很忙碌,但每个人都用心在闲暇中写诗改诗。看,柒伏得很低,她用铅笔不停勾画着给新诗配图;叁还不时认真地查字典,“我觉得这个词妙,一定能押韵!”扎着马尾的她,站在一旁,提着新颖意见。如今,这本诗册静静地摆在我桌面,封面上图画是几个姑娘依在一起拾海棠花。海棠花旁则是:“在世无斯顾,惟卿与长年。”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让我难忘的是诗友们六年的校园陪伴,感谢海棠诗社带给我成长——我们都在诗和远方里努力奔跑,向新而生!
(指导教师:南楠)
责任编辑:龚蓉梅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初一(3)班 邱咏捷(1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