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当空,给人无限遐想,文人墨客的心灵,是最易被月色感动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意境深远,含蓄优雅,美不胜收。
作家笔下的月亮,美在意境。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风飒爽,纤纤月波在松间浮动,潺潺清泉在月色的映衬下,水面波光粼粼,闪烁着碎钻般的光芒,此景真乃如梦如幻也。我当年在课堂上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氛围美让我记忆深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似乎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轻纱笼月,此刻的它染上了朦胧美。如此静谧唯美的意境,同样出现在孙玉石的《吹灭读书灯》中,“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万籁阒寂,读书人醉心于夜读。关灯之后,月光透过窗棂洒满全身,温润着读书人的心田。
作家笔下的月亮,妙在含蓄。羞于启齿的话语,可以让月亮代表你的心。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有这样的一幕,柳原打电话问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到月亮吗?”流苏不语。两人暧昧许久,未挑明心意,直到柳原告诉流苏:“我一直想从你的窗户看月亮。”爱情的火苗由此点燃。夏目漱石认为,比起直白地告诉对方“我爱你”,不如低吟“今晚的月色真美”,让彼此心旌摇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你并肩赏月,才是最美的。
作家笔下的月亮,趣在意深。月色溶溶,令文人墨客不禁联想到美好的事物。月亮可以代表梦想,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名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热爱艺术,为此不惜放弃稳定的工作和贤惠的妻子,背井离乡,追求艺术与自由。追逐理想的过程总是艰难的,但总有人在路上,有人半途湮没,庸庸碌碌;有人抵达终点,功成名就。月亮可以代表初心,林清玄在《月到天心》里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洗涤思想之垢,让内心如明月般敞亮、皎洁,才能在人生旅途中行稳致远。
作家抬眸望月,思绪翻涌翩跹,化为笔下动人心弦的文字。我感受着其中的深远意蕴,妙不可言。
责任编辑:龚蓉梅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 任彩芸(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