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擎歌”曼舞

河北保定市阜平县平阳中心小学六(6)班 刘慧欣(12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6月06日   13 版)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河北阜平县平阳镇罗峪村,有一种独特的民俗花会表演——“擎歌”。有了擎歌,正月十五闹元宵,耍红火,比春节还要热闹不少。

    “咚咚咚,咚咚咚”,大鼓有节奏地敲响,花会开始了。

    “妈,今年有‘擎歌’吗?”“当然有了!”“那快走吧,我都等不及了!”

    我拉着妈妈一路飞奔,迫不及待地来到大街上,左看右瞧,生怕错过每一段精彩的表演。

    正前方不正是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花会队伍嘛!花会队伍像一条长龙,带领我们,一路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村委会旁边的空地上。平时空旷的地儿,如今却显得局促狭小了。自然围成的“舞台”,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心心念念的“擎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激动地等待着,等待着。

    九点整,擎歌队伍准时出现在入场口。三十名身穿黄色服装的青年男女,身挎三十面平阳大鼓,人人精神抖擞,个个威风凛凛。清风吹拂,鼓声震天,在锣鼓的指引下,他们有节奏地为擎歌表演开场。

    “擎歌”表演者,分上下两层。大人在下,为下装,多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小孩在上,为上装,多是五六岁的儿童。下装高擎上装,连接上下的装置叫“擎阁”,足有三米高。扮演的角色分别为一部戏中相关的两个人物,有“白猿偷桃”“苏三起解”“肖恩打鱼”“青蛇白蛇”……他们化着浓妆,手持各式道具,身着艳丽戏服,专注地在行进中表演。上装的小孩随着下装扛桩人的步伐,节奏自然地扭动着,或翻跟头,或倒立,时而摘个仙桃,时而扮个鬼脸,像一只可爱的小猴子站在枝头,灵活自如,上下翻腾,惟妙惟肖的表演,令人赞叹不已!

    观众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或拿出手机拍照,或伸长脖子观瞧。看得激动了,时而喊几嗓子,时而热烈鼓掌,不停地叫好。

    突然,扮演孙悟空的小朋友,身子向前一倾,一头向下栽去。呀!他要掉下去了!人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有的惊呼出声,有的倒吸一口冷气,有的屏住呼吸,一动不敢动。正当人们纷纷猜测、担心不已时,他却两腿用力一蹬,翻了过来,稳稳地落下站定,一个完美的跟头,就这样惊险地完成了。只见他又继续有节奏地扭动起来,脸上洋溢着俏皮自得的神情。顿时,人群中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我那颗悬着的心又重新落回了肚子里。

    “擎歌,又名‘擎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人们祭祀时驮贡品的工具,后来演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擎歌’,而且全县只有我们这一个村子流传了下来!”妈妈向我科普。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瞪得像两个铜铃一样,嘴巴张成了“〇”字形。擎歌,蕴藏了这么多文化,我以后还要多多学习,多多观赏,多多描绘,可不能让这么宝贵的民俗文化遗失掉!

    家乡的“擎歌”,我热爱它!

    (指导教师:张媛媛)

    责任编辑:龚蓉梅

“擎歌”曼舞
阳光
雷锋精神浇灌文明之花
拯救人鱼公主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