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沪上地铁车厢的邂逅(随笔)

戴袁支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6月06日   15 版)

    “我能看看你这本书的封面吗?”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在上海从陆家嘴开往鲁班路的地铁四号线上,车厢内人们都在低头刷手机。我见到自己右侧的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女青年,在认真捧读一本纸质的书——一本古典诗词册。

    书的开本较大,封面印着外国语学校的字样。女青年解释说,这是校编的教材。

    这引起我的好奇:外语学校的学生,在打国学基础?在高考指挥棒下,还努力想培养学贯中西的苗子?同时,因我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见年轻人利用坐车时间,阅读古典诗词自然很高兴。

    她说,她爸爸也喜欢古体诗词。

    我们有了简单的交流。我打开手机,里面存有好几首我创作的诗词。在车厢嘈杂的环境里,我找了一首今年1月创作的词,与她分享。

    这首词,名《新雁过妆楼·题邓汉仪所居泰州罗浮山故址》。邓是明末清初的诗人,他的《题息夫人庙》诗,曾被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援引。

    我作了简单的解说,介绍这位明末诗人,清初从江南吴县迁居江淮之间泰州的远郊水边高地。他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当官,即使后来清廷赐他“内阁中书舍人”之衔,他也以“年高学浅,家有老亲”为由,辞职回乡,从事诗词创作和文史编撰,著作甚丰。

    我发现她听得很入神。

    我没有进一步去说邓汉仪的气节和操守,没有点明他不图荣华,不热衷仕途,甘守清贫,醉心于学术,只解释了一下这个词牌的叶韵、对仗,以及平仄带来的抑扬顿挫。

    但是,她马上能感悟出我通过一首99个字的词,想说明什么。

    她举了一下挂在脖子上的学校出入证,希望互留联系方式,可是这时车到站了。

    我没看清她的出入证,告诉她说,我是从南京到上海旅行的。

    “你不怕我是坏人?”不少公共场合都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的信息透露给陌生人。

    她摇摇头,转头急忙随人流下了车。

    我想,未来精通外语的学生,现在打好国学基础,这对今后更好地给世界讲中国故事,是不是很有帮助呢?中国的典籍不少,翻译了多少,其中译得很成功,达到“信雅达”境界的,又有多少呢?多译、译好,这对文明互鉴,对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是不是很有好处?

    这些都没来得及问这位同学。我记得她左边面颊,有一块胭脂一般,为她面部添彩的淡淡的胎记。

    回到南京,我把这一故事讲给南京师大储少莹博士听。储老师说,上海顶级的外语学校,可能更深悟汉语、外语的美学本质是相通的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据悉,北京市一些中小学校已陆续开展古典诗词吟诵活动。今年两会上,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也提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开设古典诗词吟诵课程的提案》。

    我多想找到这位同学。如果她家长、老师也同意的话,我愿经常与她交流;并想问一下她的学校,是出于什么考虑,给同学们编印了这本教材呢?

    责任编辑:谢宛霏

沪上地铁车厢的邂逅(随笔)
新雁过妆楼·题邓汉仪所居泰州罗浮山故址
夏云多情似故人(散文)
麦黄杏(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