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烟雨山中客(随笔)

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罗晓雨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6月06日   14 版)

    此时,雾色朦胧,烟云弥漫,薄薄的轻纱柔情地笼罩着整片山林。经过一夜的洗濯,青山的青愈加浓郁,白涧的白愈显清澄。蜿蜒的小路不染纤尘,三三两两的山中客并肩踱着,悠闲地探寻着这片密林。揭开白纱帘,驻足窗中景,沐浴着大巴山森林的风声、雨声、水声,我们便在这湿漉漉的空气中慢慢苏醒。

    客居山中,遇见“陌上雅苑”的第二日,也是挥手告别的时日。蜿蜒的山路上,车辆屈指可数。我们正驱车驶向大别山的深处。雨丝绵长,未曾消减,俄而化作淘气的精灵,不停地轻叩着车窗。蛇形前进,一弯又一弯,高度不断递增,温度不断降低。与我们为伴的或是幽草野花,枯木林荫;或是一只老鸦,凭栏而望,向车身俯冲而来,拐个弯,一溜烟又飞走了;抑或是忽然横空而来一只的红腹锦鸡,占据山道,慢悠悠地走向对面,迫使我们驻足等待。沿途的风景让这曲折地攀登趣味横生。

    忽然,我们闯入了一片烟幕之中。翠雾连山,茫茫无际。只能见前方一两米处,青鸟迷途,斜歪着翅膀,朝远方翩跹而去。我们车速被迫不断减慢。下车驻足片刻,体感温度又已降低。在外多站一小会儿,便会瑟瑟发抖。“一蓑烟雨任平生,走!继续前行!”我感慨地发出号召。但在摸索中前进,我们屏住气息,战战兢兢地揪着心,默默祈祷,希望尽快穿过这片迷雾。

    复行四十分钟,迷雾渐渐淡去,终于有了人迹。平整的山地上,扎着一排排白色的帐篷。几位远方的背包客,正围炉而坐,端着方便面、饺子等热气腾腾的美食。“来,老同志,到这里来烤烤火。”热情的大叔,指了指离火最近的位置。只见,他头戴迷彩棒球帽,身着军绿夹克,卡其长裤、脚登山地鞋。显然,他是有备而来的,和我们这种身穿牛仔裤、休闲装的游人形成鲜明对比。“你们从哪里来?”我问道。“我们从安康来。”大叔回答。“我们从重庆来。”我顺势说道。旅途中,遇见一切都是缘分,更何况,同是这今朝烟雨天幕下的山中稀客。

    “啊!”我们站在高山上,对着大山嘶吼,将一切烦恼寄予呼啸的大风。让狂风吹走久居城市的焦躁,让雨丝轻轻抚摸疲惫的灵魂。将心中的时钟调慢,尽享山间的漫游时光,体会回归自然的快乐。隐约处,丛丛鲜花在迷雾中随风摇摆,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脚下松软的泥土,在迷雾中,一步又一步的探寻着远方。

    就此,准备返途时,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往前三公里,没有这么浓的雾,景色很美!”他满意而归。这倒让人忽然想起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有志与力还有物以相之,何不一往到底?我们继续前行。十来分钟的车程后,大片花海便跃入了我们的眼帘。似乎闯进了凡·高的油画,踩着平坦松软的泥土,奔波的灵魂仿佛化作一株飘摇的野草,在这里得到了短暂的栖居。放眼而去,淡淡的烟雾中,娇艳的野花随风摇摆,青葱的草甸望不到边际,零星几株灌木若隐若现。这一刻,放松的滋味从后脚跟蔓延到头发丝。

    来之前,了解此地叫作“青草坪”。驱车返回时,看到路边的指示牌写着“正阳草甸”。“青草坪”就是“正阳草甸”。唤作“青草坪”便口语化,颇有几分浪漫。唤作“正阳草甸”更加科学严谨。“正阳草甸”位于陕西平利、镇坪与重庆城口接壤的巴山之巅。如此简单我们就从重庆跨到了陕西,这就是地处边界之趣吧。

    乘兴而去又乘兴而归。已尽吾志而至矣,全然无悔。烟雨蒙蒙,做客山中,寻山林草甸之乐,作一场关于悠悠夏日的美梦。时光清浅,心情怡然,让一切都慢下来,再慢下来……

    责任编辑:谢宛霏

向麦子致敬(随笔)
烟雨山中客(随笔)
那个做豆腐的“老唐”(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