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8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穆涛《中国历史的体温》:映射盛世之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刘小兵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8月01日   03 版)

    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隽永佳句,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代。翻开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穆涛所著的《中国历史的体温》,细细品咂,一股温润人心的力量,正从素朴、平实的文字里缓缓流出,渐渐沁入心房,带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思想震撼。全书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以《汉书》《史记》为阅读蓝本,不时融入作者精深的哲学思考,在犁开历史肌理、观照社会现实的同时,鲜活呈现出中国历史的炽热“体温”。

    汉朝,是继秦朝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流传千古的《史记》和史料翔实的《汉书》,都产生于这个强盛的时代。汉朝时期有着怎样的政治架构?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军事、贸易、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呈现出怎样的一种制度安排?人们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又表现出何种精神气象?《中国历史的体温》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通过回眸汉朝整个家国的生存镜像,多视域、多角度地凸显出这一封建王朝的繁华和强盛。作为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朝延续了强秦的一些政策制度和治国方略,但在一些具体的实施层面,又有创新和突破。通过对汉朝全景式的回眸和展示,在洞察历史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全书又管中窥豹地映射出盛世之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穆涛在书中表达出深沉的哲思和反省。他言中国的历史,“基本是与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同步的”。强调历史既观人心,也观著者之心,写历史,务必要坚守中国传统史学观的底线,并指出,“以古鉴今”是为了今天的时代清醒。这样的理性认知,就把人与自然及其社会,纳入一个整体上去审视和考量,充分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治学态度。他接着点评说,“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的精髓,不仅是汉朝,乃至两千多年的整个封建社会,都把“以礼入教”奉为一种国术,穆涛进一步称赞说,“‘以礼入教’是中国古人探索出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中国制造”。的确,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凝聚人心、汇聚各方合力方面,确实发挥着独特的教化作用。它原本只是从意识形态层面,对国人在修身、齐家上提出的基本道德约束,后来被一些睿智的政治家们运用到治国、平天下中,代代沿袭,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认识趋同、价值统一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锻造我们的民族品格,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方面,充分显示出它的无可比拟性。至于谈到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时,穆涛特意从分析《汉书》和《史记》的题旨、写作特色入手,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鲜明地指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的史学成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深度。一个时代是清醒沉实还是虚化侈靡,看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史学作品就知道了大概。”

    本书不单写历史的更迭,更侧重于对历史深度的开掘,以此展现中国历史独特的“体温”。作者既用纵深的视野,以汉朝恢宏的历史为镜,深入探究古代中国的治国之道,说道文明的承续,描摹纷繁的世态人情,勾勒出中国历史丰满、多元的立体成像。同时,又以横向的角度,站在全球化的视域,用心探讨中国人文精神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揭示出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符码。如作者在书中对丝绸之路的评价,就体现出宏阔的世界观。他认为丝绸之路,不单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拓宽了古代中国面向世界的通道,还在一场场的文明互动中,大大提振了国人的精、气、神,从而构筑出中华民族铁骨铮铮般的历史自信。正是有了这份历史的自信,中华民族自汉代起,便树立起了世界的眼光,涵养出了精深幽远的博大格局,这才有了唐朝的繁荣、宋朝的儒雅、元朝的强悍,中华文明得以延绵不绝,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广播。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轻轻拨动它的每一个棱面,便能呈现出丰富而宽广的人间世相。尽管不时有乌云遮蔽,但这枚镜始终向着太阳的方向张开飞翔的羽翼,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光明,唤醒人民群众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热情。品读《中国历史的体温》,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这种强大的精神烈焰在内心升腾,正助推着我们,朝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路飞奔。

    责任编辑:谢宛霏

穆涛《中国历史的体温》:映射盛世之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给历史以同情,予未来以敬畏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