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二手杰作》中刻画了这样一位创作者:他有自己的才华,却时常表现出满嘴“之乎者也”的腐儒般的迂腐自大;他渴望通过书籍大卖来发家致富,却更希望自己的书被更多人看到、自己被他人所认可;失意之时,他试图一死了之,却善良到为了度化另一个想要自尽的人而放弃了自己的计划,最终与自己和解。
在大荧幕上看到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我很能与之相共鸣,因为我多多少少在他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一些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影子。他们在没有名气、无人问津时,不断向出版社、编辑部投递自己的心爱之作,却屡屡遭到退稿。出于某种意义上的倔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其他的一些创作驱动力,他们没有放下笔。
在电影院看到他被屡屡拒稿的时候,我不由地想起我曾在一本纯文学期刊的目录上看到过这样一篇小说题目,题为《编辑,我想发稿子》,这一篇小说被发在了改稿会专栏里。我自己也是参加过改稿会的人,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完善,写作技巧能够得到提高,但是,也抱有一丝丝的侥幸心理——如果编辑愿意留用我的这篇稿子,再好不过啦。更多时候,大部分人的稿子还是不会被搬上纯文学期刊的舞台的。正如同孤寂需要热闹来映衬,温暖需要寒冷来对比,相比那些成名作家,更多的还是如同《二手杰作》男主角般的失意写作者。我和他一样,不甘沉寂,不甘平庸,不甘在没有聚光灯的角落一直噤声着,却又进不到自己心中光明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二手杰作》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相当写实。
在电影中,那位失意作家甚至在自己终于出版发行了一本书之后,自己雇人购买自己的书籍,只为冲上销量榜的第一名,可谓是出尽了滑稽姿态。可就在这样的滑稽背后,我却看到了,他写书不单单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理解并认可。后者对于他而言才是更加可贵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关乎一个创作者的尊严。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失意作家的儿子马墨说看过了他的那本书之后,他的眼里明显有了亮光,还夹杂着些许期待,期待马墨对于自己的书的评价。当马墨又说其中几篇还是很喜欢的时候,那位失意作家的嘴不由自主地乐开了花。只多了这样一个读者,会为自己带来多少经济上的收益吗?并不是。正如同我个人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几乎没有掺杂赚稿费的这一层因素在内。真正令创作者喜悦的,是自己写的作品被他人阅读并认可啊!
因为创作者写下的字,就和讲述者说出来的话一样,没有读者,便等于没有听众。而有了读者,这些字才算是从灰暗一隅显现了出来,才有了属于它们的意义,也令作者心头为之振奋。也许说什么“不为稿费,只求读者”之类的话有些虚假,但这确实是我心中所想。《二手杰作》中,男主角可以说就这本书而言算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是一个坚守自己文学梦的捍卫者,从这个角度而言,他又是一个伟大的形象。他给每位创作者的写作倾注了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源动力,也能令我们在创作之路上抛开功利心,多一些人文关怀,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沿途的风景。
责任编辑:谢宛霏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学生 刘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