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到金鱼巷里游一游(散文)

刘益鸿(2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3月12日   07 版)

    如果福建泉州是一本书,那么阅读这本鸿篇巨著最好的方法就是到老街小巷里走一走。“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像是梦里的吟哦,每次来到泉州,我都颇爱在金鱼巷驻足片刻——千年古城的历史画卷,繁花似锦的方寸殊胜,似乎全然散在这道小巷里。灵感散落一地,犹如夏夜里的萤火虫,某个转角,我便能和它们不期而遇。

    春寒料峭,南国的街头却早是游人如织。泉州的老城区,中山中路的尽头,是一条宽可10米、最窄处只容3人并肩的小巷——金鱼巷。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泉州古城名街名巷名居》一书中写道,北宋皇祐年间进士、福建都转运使谢仲规受御赐紫金鱼袋,并建“金鱼世第”于泉州古城内的庄府巷东面,“金鱼巷”因此得名。

    金鱼巷并不难找,入口处的金鱼铜雕会立刻吸引旅客的眼球;可是虽处闹市,金鱼巷既不同于西街的摩肩接踵,又不同于钟楼的摩登精致,而是犹如一位簪花的蟳蜅女,洗净了铅华,岁月静好而又温婉动人。

    红砖厝,燕尾脊,红灯笼,金鱼巷是一座颇具闽南特色的老巷子。在我的面前,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赭红的厝顶,来到这里的人不由放松而且沉醉,仿佛跌入了一场黄昏的美梦。行人大多甫入小巷便放轻了脚步声,阳光点亮了红砖白瓦,将整座长巷浸泡在一片暖意中。这座巷子仿佛也变成了小溪,偶尔有一声自行车的铃声从背后叮铃响起,像是溪水吐了个泡泡。拈一颗趴在墙头的薜荔果,我踏着包浆的白石板,游目四顾,用指腹摩挲着两侧的海蛎壳水洗墙面,触感粗糙滞涩,像是在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又像是翻着一本线装古书。谁家的孩子曾跑跑跳跳地路过这里?谁家的老人又曾拄着拐杖在巷子里慢慢踱步,回味自己悠长的一生?

    黄昏吹起风的柔软,细雨般的花影在巷子里闪。两侧的厝墙上随处可见纹理繁复的花格窗,石条砌出的屋顶在阳光下厚重古拙,线条像极了填饱了墨的汉隶魏碑。兴之所至,我不去看蒋以麟故居,也不去看黄氏祠堂,而是随意拐进某户人家的院落。院内青砖铺地,别无他物,只有一张支起来的茶桌,两把小木凳,还有满院的紫罗兰花,深深浅浅的紫在流淌,在欢笑,偶尔泛起点点银光,原来是花瓣最浅的部分,在庭院内和冬日的阳光互相嬉戏,香气似乎也晒成了淡紫色。

    土笋冻、沙茶面、菜头酸,金鱼巷是一座焕发时代活力的伊甸园。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泉州人,更记得这里有座人民电影院。始建于民国的人民电影院,在那个年代是后生仔的聚会胜地,一张两三毛的电影票换上两三个小时的嬉笑怒骂,简直是最好的消遣。可是物换星移,电影院搬走了,金鱼巷也一度变得电线丛生、污水横流。有鉴于此,2018年泉州市政府主持修复工程,金鱼巷从此变成了当地旅游的新名片。

    修缮后的金鱼巷如同穿戴整齐的绅士,干净优雅而又落落大方,连空调机罩和井盖都换成了金鱼的图腾。随着店面升级改造,金凤元宵、东来四果汤、泮宫菜馆,这些闽南古早风味的美食更是“旧瓶装新酒”,重新成了游人打卡的胜地。闭上眼睛细细一闻,巷里总有若有若无的香味,惹得人食指大动,在金鱼巷的街头守护泉州人民的胃,迎接八方来客的心。

    “善人名贤子孙,胜地有佳山水”,读着巷里人家的楹联,我的内心不免泛起“吾谁与归”的感动。泉州好玩的地方不胜枚举,金鱼巷却是少有的能让我流连忘返的所在——她像是一个甘愿结庐而居的清静隐士,在繁华的泉州老城区里开出了一朵清凉的莲,悠游度日,与归无悔。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驻村印象(散文)
到金鱼巷里游一游(散文)
笛安:人生是由欢聚和离别这两件事组成的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