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皑皑,绿洲点点……祖国的西北角,是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美新疆。
对网络作家奕辰辰来说,新疆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更是一种精神向度,是他写作的灵感源泉。在奕辰辰最近入选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的小说《慷慨天山》中,他写了屹立于新疆广袤大地上的天山,写了自己成长的家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写了儿时记忆中的地窝子……奕辰辰说,他的小说,总是与人的存在、人的生命、人的体验密切相关。
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艰苦却光辉的岁月
《慷慨天山》讲述了在兵团成立之前,解放军战士放下钢枪、拿起铁锹开展生产劳动,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将荒漠变良田、戈壁变绿洲的故事。奕辰辰的爷爷和姥姥都是兵团刚开始进行屯垦戍边建设之时的老兵,因此他称自己是“兵团第三代”。
“我爷爷说在兵团建设之初,生活极为艰苦,每天肩负纤绳,拉爬犁、运石头、筑公路、挖河渠……他们这一代兵团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就在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垦荒造田。再后来,爷爷同和他一起来兵团的这批人,建立起了各种作坊,饲养了大量牲畜……”奕辰辰从小就听长辈说起过很多当年屯垦戍边的往事,觉得非常震撼,兵团故事已经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底片。
中学时期,奕辰辰迷上了网络文学,阅读了大量网文作品。“读得多了,对于剧情节奏的把握、人物的设定、世界观的架构就都有了了解”,这些阅读经历也为他日后写作打下了基础。2021年,奕辰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写了武侠小说《边月满西山》,获得不错的反响。
“2024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这些年新疆的发展日新月异,和当年相比天差地别,我便萌生了想要把当年的事情写出来的想法。”奕辰辰说,之所以选择把兵团故事通过网络发布,是因为他想把听到、看到的真实故事,从走访过的老人身上感受到的无私奉献精神,都映射到小说人物身上,也想让更多跟他一样的年轻人了解那段艰苦却光辉的岁月,从老一辈身上获得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屯垦戍边的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
在《慷慨天山》中,奕辰辰用白描式的手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刻画出兵团第一代建设者的英雄群像。在将兵团人的故事诉诸笔端的同时,他也总是被身边的老一辈兵团人感动着。
“和现在的我们相比,那个时代的人在物质上是很匮乏的。他们是如何对抗贫瘠以及更加贫瘠的命运?”动笔前,奕辰辰做了大量的功课。无论是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查阅史料、回忆录,还是辗转各地寻访爷爷、姥姥的老朋友、老同事,他都沉浸其中。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奕辰辰看到一堆泥巴,就去咨询爷爷当年的战友。老人告诉他:“当年参与劳动时,夏天干活热,蚊子咬得也厉害,我们就索性把身上糊满泥巴,只露出眼睛,这样蚊子叮不到,就可以继续干活了……如果这里没有路,我们就赤脚开路;如果这里没有种子发芽,我们就把自己变成根,扎在这里;荒凉不要紧,生活困难也可以捱一捱。吃苦就是生活的意义,因为我们所吃的苦都会成为富足的种子,留给后代生长出可口的玉米苞子、白米面和更多更多的粮食。”一次次沉浸式的采访和走亲戚式的调研,给奕辰辰留下前所未有的亲切感、现场感与真实感,他觉得他离那段岁月的距离更近了。
正因这些走访,才有了书里解放军战士开渠、修路、剿匪、与狼大战这些环环相扣的故事。多条叙事线索纵横交织成一个立体的叙事空间,让读者体验故事快感的同时,更有真实的现实触感,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兵团战士在沙漠荒原、边境沿线极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生存,建设和保卫边疆。尽管他们面临食物匮乏、生产资料不足等诸多严峻问题,但他们却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大地奇迹。”奕辰辰说。
在书中,围绕刘振华这一主人公展开的兄弟情、爱情以及民族情,让许多读者为之动容。目睹一起出生入死的机枪手兄弟在剿匪过程中牺牲,刘振华禁不住落泪。刘振华和女兵赵明霞两人历尽波折终成眷属,甜蜜的爱情在艰苦的生产劳动岁月中,显得越发弥足珍贵。牧民别克和迪娜拉奶奶在部队危险时刻为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反映出兵团战士与少数民族同胞共同生产生活中建立的深厚民族情谊……这些人物形象丰富而立体、饱满而真实,他们是屯垦戍边的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更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时代表达。
坎土曼、地窝子、爬犁……一件件极具特色和时代感的物品,让读者在书中感受到了更加逼真的画面感。“经常听自己父辈们谈起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尤其是里面提到的用坎土曼开垦、用芨芨草盖地窝子……一下子让那段历史在我们眼前更具象化了,让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发自内心感到敬佩和自豪,也更珍惜当下的生活。”有读者说。
《慷慨天山》写的是一个大题材,但所有的故事都是百姓的“小故事”。在奕辰辰看来,无论如何解释“文学”,如何强调“想象力”“技巧”,都始终不能脱离生活,如庄稼与土地。对作家而言,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愿意吃苦、愿意接地气地去创作,遍地都是金子。
立足新疆,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小说不长,但讲好一个故事却不容易,它需要我个人思考的升华,需要读懂这些人对我内心产生的深刻影响,只有贴近了,才能谈创作。”奕辰辰回忆,自己是在和兵团老一辈的交流中,懂得了很多人努力、拼命的动力之源,才有了落笔的触点。
《慷慨天山》还被改编成了广播剧。“通过合理运用声音技巧和音效设计,广播剧能创造出各种场景和氛围,使听众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广播剧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雨声、风声等,从而加强听众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而配乐也是广播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烘托氛围、传达情感,使得故事更加动人心弦。”奕辰辰认为,通过声音的传递,广播剧成功地将《慷慨天山》中的故事进行了再演绎,让听众们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慷慨天山》除了被改编成广播剧,目前已经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版在中东地区发行了电子版。不少中东网友读完后,也想来新疆品尝特色美食、学跳新疆舞……这本书在海外出版后的良好反馈,也更加坚定了奕辰辰继续讲好新疆故事的信心。
“文学是众多艺术的母本。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时代文学与影视互动发展的新机遇。如何使文学作品更好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如何更好地讲好新疆故事,如何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这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影像叙事的新的重大课题。”奕辰辰说,只有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实现“跨界”与“破圈”,不断求新求变、奋发作为,文学创作才能持续保持活力。
“作为一名作家,能将新疆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真实的新疆,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展望未来,奕辰辰说自己将继续立足新疆,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生动的美丽新疆,爱上一个可亲可敬的美丽新疆。
本报记者 牟昊琨 实习生 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