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的月亮湾(散文)

湖北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教师 陈春霞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08月13日   01 版)

    

    我又回到了我的月亮湾。

    当车子拐过集市,一条弯曲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路边开满了秋英,红得热烈,白得纯净,黄得耀眼。行至村口,绿色的茎秆捧出肥硕的玉米,静候神色安详的父亲,那褐色的玉米须仰望着天,骄傲地宣告自己的成熟。云幻化雨,用清澈的短章回应土地的精灵。雨落在池塘,在闭合的菱角花中奏起浪漫的曲调,“叮叮咚咚”,又像儿时的小木瓢从遥远的时间里晃晃悠悠地走过来。水草丰茂,一条小船随意地停放在一边,木浆沉默,一些斑驳的纹路布满船身,好像岁月不经意留下的风骨。

    再绕过几道弯,车子缓缓驶上一处斜坡,在家门口停下。父亲在门前的场地上种了许多西瓜,皮球般的小西瓜被一层薄薄的杂草所覆盖,草色粗胀泛黄,想必已浸在雨中多日。几只母鸡从屋旁的土坡大踏步地走下来,遇到水井旁的围网,便从敞开的网隙中灵活挤出,它们一言不发,只昂着头巡视着门前的瓜地。在门口等候多时的母亲手一挥,嘴里叫一声“走”,鸡群就乖乖地拍打着翅膀“咯咯”叫着奔向红薯地。女儿俯身,轻轻地摸了摸绿色的小西瓜,又挽起裤脚,走到藤蔓中间继续寻找。连续几日多雨,小姑娘闷在家里,倚着窗看马路上的汽车飞驰而过,嘴里念叨着老家门前的桃子长大没有。此刻,伞下的她流连在瓜地,仿佛走在一幅画卷中。

    一丛丛马鞭草捧出一串串紫色的小花,在西瓜地里旁若无人地生长着,几只白蝴蝶飞过来,又扇动翅膀带走淡淡的清香,这朴素的美让人暂时忘却了心中杂念。朋友送的美人蕉已经长大,雨打芭蕉,那红色的笑靥好似绿纱窗前的一团火,升腾着小小的希望。两旁的桂花树和南瓜藤护着美人蕉,擎着水珠的南瓜花羞涩地躲在宽大的绿叶丛中。杏黄色的南瓜花,花托去表,花朵去蕊,裹上鸡蛋和面粉调成的糊糊,就能在热油中重新释放它的香甜。每次在菜市场看到一束束摆放整齐的南瓜花时,月亮湾就在心头召唤着我。

    夏日的乡村,菜园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父亲搭好的瓜架上早已爬满了四季豆,在一片绿意中,我拉着女儿蹲下来。“妈妈你瞧!黄瓜长得太胖了,它快要爬不上架啦!辣椒的枝条这么细,不会被压断吗?为什么这里的西红柿是青色的?茄子还能长成圆形的?”她边说着边张开了双臂比画。当新鲜的蔬菜装满了四四方方的竹篮,当一盘盘绿色越过蒙蒙的水雾,从天地之间走上农家的餐桌,土地的馈赠带给人劳动的喜悦和丰收的满足。

    撑一把伞,站在青草地里四下张望,脚下的泥土是松软的。它带着时间的温度,在日月星辰的交替中提醒每一株植物的荣枯,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乡民经过耕种的忙碌和辛苦后,在每一个重要的日子里绽放了笑颜。枇杷落后桃李熟,苞谷满地,甜瓜送香,一个个小而圆的果子挂在橘树上,听雨落在伞布上的“吧嗒”声,我好像忘记来时的不快乐,绿满山湾,也充盈着一颗倦怠的心。

    二

    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接近泥土了。20世纪90年代末,湾里住满了人,很是热闹。年轻的父亲跟着村里的木匠学手艺,出师后,他总在农闲时早出晚归,用斧头锤子在木料堆里挣微薄的薪水,支付我和妹妹的学费。农忙时,父亲收起自己的“宝贝”,从早到晚在田里忙活着。每当“双抢”的序幕拉起,父亲便肩挑谷穗,在离家二里远的羊肠小道上踉跄着来来回回,扁担在肩上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父亲咬着牙,皱着眉,拼命拔着双腿。在晒谷场上,母亲牵起一头黄牛,指挥它拖着石磙一圈一圈地碾谷,牛边走边嚼着黄中带青的稻草,嘴边冒出白色的泡沫。多少次在睡梦中,耳边传来石磙翻过时的隆隆声,每到7月,这声音就在干燥的土地上反复响起,仿佛天外之音,填满了我单调的童年。

    石磙的声音是沉重的,夏夜的月光碎在水面,在母亲身后笼罩着微微的叹息。两根细细的竹竿连着墨线站在水田两端,瘦弱的母亲弯着腰,在蛙声中忍受蚊虫的叮咬和手指的疼痛一步一步往后退,水花飞溅,一蔸蔸秧苗像排列整齐的士兵,端正有力地在水田中站立,月亮陪着人影,人影伴着月亮。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月光的低语,午夜梦回时,望着空荡荡的房间,我的鼻子就开始发酸。

    尽管这片土地对乡民们从不吝啬,上小学的妹妹和上初中的我还是将父亲的腰压得更弯了。为了能让我们继续上学,跳出农门,父亲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潮。许多个晚上,母亲打着手电筒挑了一担棉花匆匆赶回家;在昏黄的灯光下,我强打起精神剥棉花,身旁堆起小山一般的壳;知了在黑暗中不知疲倦地唱,寂寞的山湾在一两点灯火中草草入梦。那时候的我多希望自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乘着风飞出山湾,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没多久,母亲也跟随父亲出门了。告别了农田和山林,在机器轰鸣的流水线上,月亮湾抽穗的秧苗和阳光下炸裂的芝麻尘封于一对夫妇渐渐老去的记忆。那夹杂着虫鸣蛙声的山湾,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等候一把锁打开陈旧的木门。

    当我真的长成一株蒲公英,在一座小城扎下根来,母亲却病了。城市的繁华留不住她,月亮湾以一种固执的态度指引着她收拾好行囊,回到充盈着绿意、涟漪以及鸟鸣的土地。父亲拿出积蓄重新修建了一幢房子,房前种瓜,屋后栽上枇杷和李树。有雾的早晨,鸡鸣声此起彼伏;头发花白的婆婆在菜园里掰下几个茄子和辣椒,颤颤巍巍地走上水边的木桥;炊烟在屋顶缓缓升起,又融入稀薄的晨雾。这片土地,美得如仙境一般。

    从灰尘和噪声中走出来,父亲买来玉米和蔬菜的种子,重新做回一个勤劳的农民。播种那天,遇上了大风,我和妹妹一前一后地往营养钵里丢种子,父亲坐在旁边的小木凳上,专心致志地用篾刀破开几竿翠竹,把竹片两端削得细而尖。我们合力把竹片折弯插进泥土,再往上铺盖塑料薄膜,然后在薄膜四周压上厚厚的一层土。风刮了整整两天,附近的一片小树林也不眠不休地唱了两天。那簌簌的声响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母亲把竹床拖到老屋门外,让我和妹妹躺下纳凉,一堆半干的艾草在竹床边燃起,一缕缕青烟带着好闻的草木香味。我不愿意回想的是老屋修建的那一年,6月的雨不停地下着,父亲一个人费了几天工夫才压好的泥砖在一夜之间全塌了。他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说话,泪水默默地从眼眶里溢出。父亲的泪落在我心头,又滑入泥土,那断线的忧伤拥有着千万种形状。那一年,母亲带着我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妹妹暂时栖身在屋旁的竹林,在一张老式的木床上方罩着油布以躲避风雨。房子建好后,雨也停了,笑意终于重新爬上了父亲的眼角。

    清明前,父亲带着我们在屋前屋后点了几垄黄豆。这时节,绿色的小豆子已经按捺不住要胀得圆滚滚了。在整齐的田垄间,戴着草帽,披着蓑衣的稻草人在清露中安静地立着;一只喜鹊拖着油亮的长尾在草间踱步,有捣乱的鸟儿在电线杆上“扑棱”一声尖叫着飞走,它便吓得一头扎进了田边的树林。

    山湾多水,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方池塘,水边种满了柳树。柳荫如盖的夏天,鸟儿们喜欢在枝头集会,或唱清脆婉转的歌,或尖声厉气地吵架,有时候还会说些情意绵绵的悄悄话。比起城市里的汽笛声,我更喜欢清晨的鸟鸣,鸟声啁啾,好像从遥远的云端传来,又轻轻敲打着窗户,拂过素色的窗帘,最后抵达耳边。午后的梦里,鸟声时远时近,人在浅浅的睡意中,仿佛也变成了绿荫中的歌者。这时候的鸟儿在玉米地里填饱了肚子,喜欢漫无目的地闲逛,我曾透过厨房的玻璃窗看到过一只喜鹊大摇大摆地从橘树下走来,见我按响了快门,它“呼”的一声便逃走了……

    三

    一连几天,除了早晚在门口的小路上走走,余下的时间我都安静地躺在凉椅上,在鸟声中醒来又睡去,母亲坐在门口,时不时地和我拉拉家常。父亲忙着给园子里的丝瓜牵藤,忙着清理西瓜地里的杂草,忙着喂新孵的鸡仔们,去年还是白白净净的他,不过几个月就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他笑呵呵地说:“不容易啊!这下我又做回地地道道的农民伯伯了。”曾几何时,为了给年幼的我们打牙祭,他在雨天的河边干脆利索地撒开了渔网;为了早一天赶回老家过年,他在雪夜的凌晨和母亲守在偌大的工厂加班;为了节省医药费,他贴着膏药,在漫漫长夜忍受风湿带来的疼痛,孤独地等待天亮……

    父亲和母亲是月亮湾的两棵树,被移栽到城市十几年后,终于叶落归根。这里有阔别已久的土地,清脆的歌声从云外传来,当久违的乡音响起,漂泊的灵魂就有了归宿。

    雨下大了。父亲在旁边的小屋唤我过去,说要让我见识见识他新学的手艺——编竹篮。只见他低着头,手拿竹篾不紧不慢地起底、编织,我看到他的双手有被竹片划过的伤痕,头发也越来越稀疏。母亲推开竹篱笆门去摘黄瓜,一群鸡仔跟在她身后颠颠儿地跑着。“人这一辈子,会遇到许多坎。天晴下雨我们无法控制,在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施肥的时候施肥,到了日子,自然会有收成,即便得到的远比不上付出的,心里也亮堂。”父亲仍旧低着头,边锁口边自言自语道。我没有接话,只看着雨中的美人蕉倔强地挺立。雨水顺着屋檐急速下落,奏起了一篇清越的乐章。

    雨后的村庄显得格外静美。绕到屋后,我有了新发现,红色的李子压弯了绿色的枝条,水珠从小小的果子身上倏然滑落,顺手摘一个放入口中,酸味立刻从牙根升起,充斥着整个口腔。鸡群齐聚在柑橘树下刨土找食,虔诚而安逸。站在高高的山坡上,远处的树林朦朦胧胧。此刻,竹篱笆上正好停着一只麻雀,它小小的脑袋四下里转动,似乎在审视焕然一新的家园。沟渠边,一年蓬开着白色的小花,乌桕挂起了一串串绿色的小铃铛。

    穿上雨靴,我继续往后山深处走去。在茂盛的松树林里,有蝴蝶上下翻飞,有诱人的山莓打起红色的小灯笼。时间过得真快,我也有十几年没有再走进这片山林了吧。小时候,我总是挎上篮子,拿着镰刀进山,把采来的蘑菇卖掉,换得少数零钞来购买纸笔;等到再大一点,为了节省煤球,我便背着竹耙,在秋天的假日里上山打松果、收松针。那时,日子虽清贫,却充满了希望。

    风过处,雨滴坠在我头上,树林里满是蓬勃生长的气息。

    每一次回月亮湾,不论悲喜,它都用宽阔的胸膛接纳我。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风吹动绿色的树影,鸟唤醒月下的池塘。我躺在窗边的摇椅上,做一个安稳的梦。

    责任编辑:谢宛霏

汗漫:在异乡重建故乡
湘江北去
张楚《云落》:似云般的生命力
《警察陆令》:“圆形式”警察形象更能打动人心
在有限的时间里,搭建无限延展的未来线
我的月亮湾(散文)
故土新城(散文)
守护(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