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跟随第四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见习营的步伐,来到四川广安,走进邓小平同志故里。
我们首先来到邓小平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再现了邓小平同志一生的风采和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在邓小平故居,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年代。简朴的居室、陈旧的家具,无不透露出邓小平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或许更明白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应该是什么、他应该去做什么。这也在启发着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当下学生阶段的任务是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应该为理想去做什么。
故居附近有个公园。层层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处的群山层峦叠嶂,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山上的树像组成了一个笔架。讲解员介绍着这些景致的寓意,我又想象着童年时的邓小平在这里玩耍、学习、辛勤劳作的场景,仿佛我在踩着他的足迹和不同时期的他进行交流。
在邓小平铜像前,我注目良久,心中充满了敬意。我想,或许今天我们还有很多困惑,但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中得到解答,只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只要在前进中破解新问题,就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更多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我们一定能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这是真正的“国之大者” 。
这次遇到一个小姐姐,她告诉我:“我家就是附近农村的,我们家乡的变化,我和我的家人是亲历者。”曾经贫穷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农村,如今已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农村。工作人员也说:“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脸上洋溢的笑容,都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告慰。”
在返回的路上,我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邓小平故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记忆。这次走访不仅让我领略了四川广安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些对“国之大者”的思考转化为动力,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知来处,明去处”,这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历练。走访小平故里,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位伟人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做出的伟大贡献的认识,让他们真切体悟到“我是中国人民儿子”这句话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怀。简朴的故居与厚重的历史,唤醒了当今大学生对个人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对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自觉意识,并愿意为之奋斗。
(点评人: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璐璐,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韧)
责任编辑:牟昊琨 杨月 周伟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 义马木江·巴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