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只此青绿》,只此少年

宋鸿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10月15日   04 版)

    有没有一部电影,让你从头至尾哽咽、流泪?

    别人我不知道,但对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只此青绿》就是这样一部画面唯美、气韵悠长、意境高远的舞剧电影,让我从头至尾哽咽、流泪。

    舞剧电影《只此青绿》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灵感源自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千里江山图》。这幅传世名画我虽未亲见,但自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后,我就开始热切关注《千里江山图》,关注《只此青绿》。

    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上映后,我第一时间去影院一睹少年风华,一览青绿芳容。影片讲述了现代文物研究员(展卷人)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深入钻研画作,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其神魂穿越900余年时空,来到北宋徽宗时期,目睹希孟呕心沥血、忘我创作,目睹希孟与无数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携手,创作出传世画卷的心路历程。

    《千里江山图》“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谁是绘画者?年岁几何?画了多长时间……观众有无数的疑问和困惑等待解答。可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只能从当时的权臣蔡京题在卷后的跋文上获得一星半点信息:“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希孟,只有18岁啊!那是怎样的簪花少年?那是怎样的青春年少?那是怎样的肆意洒脱?随着“问篆、初见、唱丝、听雨、寻石、习笔、青绿、淬墨、苦思、入画”10个篇章的展开,我跟随少年希孟的眼睛和脚步,体会、感悟着《千里江山图》的前世和今生。

    曾经的“无名无款”,后世人帮你圆了。锋利的刻刀,刻出了少年“希孟”的名章。那唱丝的快乐少年,那听雨的洒脱少年,那习笔的淘气少年,那苦思的忘我少年,那入画的精彩少年……那是一次次画了撕、撕了画的无尽痛楚,那是一次次跌倒又爬起的无悔坚韧,那是一次次放笔提笔的无言坚持。

    是舞?是诗?是画?都是,又都不是,那是天才少年希孟短暂的一生。他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后世。

    “希孟,如果知道18岁便是终点,你还会为这卷丹青燃尽生命吗?”这是每一个人都想问的问题,那么希孟的答案只有一个:挥洒青绿,燃烧生命。

    希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走入青绿山水,走入千里江山,走入传世画卷。短短半年时间,他就从那个粉衣簪花的少年郎,熬到油尽灯枯的“鬼模样”。他用少年风骨,铸就江山气魄。这样的希孟让人不忍看、不敢看、不愿看。我的喉头哽咽难咽,我的泪水模糊双眼。我愿他仍是那个快乐、洒脱、淘气、忘我、精彩的少年。

    希孟将他的气血和神魂注入图画,才使《千里江山图》熠熠生辉在浩瀚的艺术星空中。虽然希孟的人生很短暂,就像流星划过夜空,但是他的画作却流传近千年,就像永恒的江山。

    这是一曲劳动者的赞歌,这是一曲托举者的赞歌,这是一曲传承者的赞歌,更是一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歌。“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只此《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只此少年!

    责任编辑:周伟

《只此青绿》,只此少年
吴昌硕的老缶(五)
北斗之光——读叶梅《北斗牵着我的手》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