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西部地区某流动电影放映队的第一次工作。当最后一个村民起身离开晒谷场时,电影才刚刚放了41分钟。
“陶老师,人都走了……”我小心地唤老陶,望着空无一人的晒谷场,我的心脏竟莫名咯噔咯噔地跳。
老陶是放映队的队长,他的神情倒是淡然:“小陈,你帮忙看着机器。”他缓缓站起身,拎起一个塑料椅,绕到幕布前七八米的距离坐下,自顾自看起了电影。
我像是得到了某种安慰——我知道今天再也不可能失去任何一个观众了,我忽然觉得有些踏实,于是静下心来,开始回忆白天老陶教我的操作,听着放映机里机械运转的响动,心里演示起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老陶忽然大声说道:“小陈啊,你别焦虑,这场电影就当是你为我放的!”我探出头看见老陶惬意地坐在椅子上,目光炯炯地瞅着幕布,我的眼前忽地糊了。
作为一个新入队的乡村电影放映志愿者,我的焦虑感是从放映机将影像投射在幕布上的那一瞬间开始的。由于对李坝村地形不熟悉,我和老陶惯性地选择了宽敞的晒谷场作为放映地点,可没想到,晒谷场西边的两盏路灯远比我们想象的亮堂,造成了严重的“幕布吸光”,使幕布上的画面变得很不清楚。晚上7点,路灯按时亮起时,我们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已经没有时间去临时调整场地了。这场原本很精彩的国产科幻大片,由于我们的选址失误,只剩下如同覆了一层白塑料膜般的画面和叮叮当当的音响。尽管如此,我还是满怀希望地以为热情的乡民们会捧场,可是糟糕的画质赶走了他们。
年轻人开始不时摆弄手机,随后也最早地离开了场地。接着离开的是一些带小孩来尝鲜的妈妈们,模糊的画面无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这让妈妈们很快便疲于应对孩子的躁动,她们不得不带着孩子离场。老人的耐心总是久一点的,就像他们所经历的岁月也总是比常人久一点一样。当晒谷场上只剩下老人时,我忽然有些难过,因为这部电影并不是适合老年人看的题材,他们越坚持捧场,我越感到一种歉疚与心疼。好在,电影开映的第41分钟,最后一个观众——一位身体硬朗的精瘦老人,他拾起板凳,向幕布后的我们挥了挥手,便转身离去了。那一瞬间,我的心里空落落的。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宋宝颖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生 陈雨佳(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