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收拾好行李,踏上离开北京的高铁,前往阔别已久的故乡重庆。
这天无云无阳,天空延续着深冬的寂寥,在微晞的天光里,列车缓缓向前驶去,驶过脚下这片冷寂的华北平原,驶过这片荒凉的雪地。远山在我的瞳孔里起伏,眨眼间我似乎看到有鸟儿扑腾,可细看时,一切又重归寂静。或许我已分不清现实与幻境,在我心里,永远地、恒久地住着一个嘈杂的冬天。我蜷缩在没有地暖的巢穴,爷爷握住了我冰凉的手,他的手还残留有在炉火前烘烤的温度,客厅里一片欢声笑语,冲淡了一切寒冷,当我不经意望向窗外,在残有绿意的树枝簇拥间,鸟雀正欢笑。
我求学于凛冽的、冷峻的北方,这里的河流已结上一层厚厚的坚冰,这里的山坡已是枯草遍布,这里的北风呼啸着拖拽树木。偶尔凝视这片大地,某些模糊不清的、如梦境般的影像会同眼前的景物交叠、错乱,让我仿若身处迷宫。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绿意盎然的小山、那静谧而宁远的天空,我曾与他们密不可分,我受到他们的哺乳与教诲,而现在,我身处异乡。
北方的冰雪是厚重的,拥有神圣的、近乎能包容世间万物的寂静与神秘,那澄明与宏大席卷了我,让我为之心颤、为之着迷。“雪的冬天”——这在我记忆里还是头一次。山城不下雪,要是真想看雪,必须专门跑山上去,我幼年去过几次,可惜的是,小时候牵着母亲的手在雪堆里蹦蹦跳跳的记忆已渐渐淡去了,但那份纯真的喜悦却依旧深深地埋藏在我的记忆之中。人的记忆真是奇怪,我在北京的时候甚少回忆起往事,可此时坐在高铁上,原以为早已模糊的记忆却愈加清晰,几乎将我淹没,淹没于夹杂着惆怅的喜悦之中。
再过几个小时就会见到母亲,此时此刻我真正地、深切地意识到“分离”带来的威力。时间永远前行,岁月永无止歇,这段分离的日子因“渐”的掩盖而让我迷失于时光的流逝,直至现在我才恍然分别之久、思念之深。
“家乡”这个词好像是由很多个普通的、微小的画面组成的,它是看不厌的连环画、是气韵生动的水墨丹青。而“异乡”一词一出,“流亡者”般飘忽不定的氛围便扑面而来,拥挤的街道、跃动的不安、未知的命运……在北京的日子里,我很少提笔写下点什么,偶尔写些东西最终又会绕回“故乡”这个锚点。我打量这些文字,这些文字注视着我,我们审视彼此,然后拥抱彼此,于是我的故乡走近了我,我终于能够重新躺在她柔柔的怀抱中。
分离,这种带着悲伤甚至痛苦的情感,已经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冲淡稀释了,发达的信息技术代替了“双鲤迢迢一纸书”带来的忐忑,中断书信即失去音讯已不再适用于当代社会。然而,分离的惆怅永远存在,山城的清晨永远雾气弥漫。走出卧室,总能对上爷爷温和且略带笑意的面庞,父亲已经带着买好的菜回到家中,哗啦啦的水声与他哼唱的小曲形成颇具意趣的二重奏,母亲伏在桌前静静地描摹佛像,娴静而端庄。在无数个或忧伤或欢喜的时刻,这一幕幕都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久久不散。
铁轨轰隆作响,面前的景象已从雪白变为枯绿,我的故乡,马上要到了。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 张瀛晏(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