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汇聚爱心力量,铸就公益之路

董泽 本报见习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11月12日   05 版)

    青年慈善义工在孤独症人士关爱中心教孩子绘画。

    青少年慈善义工参与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青少年慈善义工在地铁站周边开展零垃圾环保活动。

    青年慈善义工前往离休老干部家中为老人送上对联。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供图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总能见到这样一群人:在社区,他们是新冠疫情期间共享医药箱的暖心人;在红绿灯下,他们倡议礼让斑马线,化身文明引导员;在街道上,他们是维护校区周边交通秩序,引导学生、家长有序离校的守护者;在公园景区中,他们守护环境整洁,是零垃圾志愿服务的践行者。他们总是身穿红马甲,用温暖而坚定的身影,用爱绘就首都的美好画卷。

    他们是北京慈善义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慈义联”)成立于2011年7月30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主管。北京市慈义联连续多年先后获得北京市社会领域优秀党建品牌、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金奖、首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慈义联和慈善义工们多年来义无反顾地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倾情倾力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所赢得的广泛赞誉。

    创新五大板块,以爱打造公益阵地

    极光慈善义工服务队是北京市慈义联下属二级组织,35岁以下青年人占比高达85%。如今,他们的志愿服务足迹遍布了北京16个区县,团队也从最初的15人发展至现在的2600多人。自2023年开始,这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团队每周走进“大兴区星宸孤独症人士关爱中心”,通过读绘本、做手工的方式陪伴、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儿童。随着慈善义工队员持续的关爱和陪伴,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表现得越来越自信大方。一次活动结束后,一位志愿者感慨地说:“能通过自己的力所能及,让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走进这些孩子,了解他们,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就是我参与志愿服务以来最大、最暖心的收获。”

    这只是北京市慈义联所打造的公共慈善板块中的一部分。2016年,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志斌提出“一十百千”发展战略及创新“5大板块”的愿景构想,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于一体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义工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北京市慈义联已有注册慈善义工187万人,下设18个分会、33个专业委员会、829个慈善义工社、5321支慈善义工队。

    “法律专业委员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社区服务专业委员会”……一系列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挂牌,标志着专业慈善板块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法律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吸纳北京各细分领域的优秀律师长期参与到公益普法、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中来,他们化身为首都“平安红”,走进社区、街道,为当地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公益法律支持。同时通过在医疗、法律、救援等多领域开展专业慈善服务活动,为市民群众和困难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援助。

    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事件,救助慈善板块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显现。2023年7月,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北京市慈义联第一时间向各二级组织发起参与抗洪救灾号召,向北京、河北、河南等受灾地区开展救援。据不完全统计,在灾情发生72小时内,共筹集到价值120余万元的救援物资,20余支服务队的6000余名慈善义工参与防汛救灾和援建,服务时长超过6万小时。

    渠晓曦便是众多慈善义工中的一员,洪灾发生后,她带领集美慈善义工服务队第一时间赶赴房山、门头沟等受灾地区,并在救援任务中作为救援潜水员,连续12天,280余小时深入一线开展应急急救、水域搜救等救援服务。“那些天,我们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暖。”渠晓曦回忆道。她还记得,救援队经过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救出一位被困地下室10多个小时的老人。6个小时的营救中,消防员和慈善义工一直趴在寒冷的雨水里一直安抚老人,潜水员8次下潜到能见度为零的积水中探查路线。失温让在场的人全都身处险境,但是每一位慈善义工队员都坚守在一线。“当老人被从地下室搀扶出来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养老照料中心”“残疾人之家”等场所,也能看到各慈善义工服务队的身影。每逢周末,位于北京顺义的“光爱学校”都热闹非常,一群身穿慈善义工红马甲的志愿者来到孩子们身边,把生活用品和爱心物资交到他们手中。“老鹰抓小鸡”“丢沙包”……在一个个游戏中,孩子们绽放出纯真无邪的笑容,他们在追逐中感受风的轻拂,在欢笑中体验友情的温暖。2022年,白丽芳与朋友共同发起成立“小白爱心慈善义工服务队”,她说:“公益事业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北京市慈义联不断借鉴国内外经验,打造了项目慈善板块。通过创建公益项目实体,如“文明丰台365慈善义工社区行”通过“文明实践大篷车”的形式,搭载慈善义工深入北京市丰台区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近百个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急救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维修、装修咨询、健康体检等服务,通过让社会爱心企业与公益组织的优势资源结合,为公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助推公益组织多元化发展。

    在文化慈善板块,北京市慈义联持续推进“北京榜样·最美义工”这一最美品牌的实施,激励更多人投身慈善公益事业,选树了一大批守护市民生活的奉献者。

    慈善义工安丽娟是全国三八红旗手,21年来,她坚持陪伴首钢矿区老人过春节,共陪伴80多户孤寡空巢老人过节;走进北京市第一福利院,为老人们送上一堂“讲党史、唱红歌、颂党恩”的党课。第三届最美榜样夏虹虽然失去双臂却身残志坚积极投身公益,她积极参加“王府井”文明出行公益宣传活动、义卖剪纸作品为残障人士筹集善款,还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公益事迹。慈善义工活动中,夏虹总会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其他人:“我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只有笑对人生,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在慈义联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人都能因为爱而变得更好。”

    以行动书写爱与传承的故事

    马珣睿是一名高中生,作为安北网慈善义工服务队的一员,他已在公益之路上前行了10年。而今年,他又一次积极参与到“红色陪伴・暖心行动”当中。

    第一次走进一位离休干部家中,马珣睿郑重地手持“连心卡”,细致地为老人讲解起“红色陪伴・暖心行动”项目的相关内容。国庆假期,马珣睿别出心裁地收集起矿泉水瓶瓶盖,通过手工制作,将其变成形态可爱的“小灯笼”,他把这些充满创意和环保理念的小礼物送给老人们,宣传环保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又为老人们带来了惊喜和欢乐。

    有一次,马珣睿来到一位奶奶家中服务。老人看着他,满含深情地感慨:“你们啊,现在赶上了好时代,衣食无忧,学校的环境如同花园一般……”马珣睿立刻回应道:“放心吧奶奶,我们现在都努力学习,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作贡献,国家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马珣睿说,对他而言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奉献自我、服务社会是他自己立下的志向与目标。

    “红色陪伴・暖心行动”是由北京市委老干部局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慈义联共同开展,北京市慈义联具体实施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为广大离休干部送去更多关心关爱。一支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一个个心怀热忱的青年,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书写着爱与传承的故事。

    走进离休干部家中,队员们时而为老人唱歌、读报,时而为老人送上书法对联,以老人们喜爱的方式不断变换志愿服务形式,用细心与暖心传递着慈善义工的温暖。有的老人情至深处,会唱起他们那个年代的歌曲,拿出自己年轻时的勋章和旧照片与慈善义工进行分享。在这一刻,志愿服务成就了一场跨越50年时光的相遇。

    自从参与本次志愿服务行动后,慈善义工胡轩祥的电话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他说:“这样更便于爷爷奶奶们在第一时间找到我。”胡轩祥来自微众汇慈善义工服务队,他的本职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决定参与志愿服务为离休干部群体奉献爱心之前,他花费半个月时间深入了解相关助老政策支持,力求在服务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政策资源,为老人们争取更多福利和保障。作为95后,他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与年近期颐的离休干部相处、交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有些老同志常年独居,因年岁已高且患有多种慢性病导致双相障碍,生活陷入困境。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胡轩祥在街道助老员的帮助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充当起老人们最贴心的陪伴者和守护者:外面天气正好,那就带爷爷奶奶走出家门,感受户外的新鲜空气和阳光;家里寂寞冷清,他便拿起报纸和书籍一字一句为老人朗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老人身体不适,提前学习过的康复按摩技术立刻派上了用场;看到家里被冷落已久的老物件,他陪着老人一件一件耐心整理,让他们在回忆中找到温暖和慰藉。

    走进一位离休老干部的家中,一张张颜色多彩的便利贴被贴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有的写上了医嘱,有的写着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还有些写满了温馨的话语和关心:“早起先揉搓膝盖关节,饭后半小时服用白色盒子的药,每次两粒,一小时后再服用蓝色盒子的药,每次1粒。”“先摁侧边键—滑动屏幕——绿色图标——选择联系人。”

    慈善义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浇灌出了一朵朵名为“爱”的花。

    志愿服务是一场长久的接力,多年来,在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这个因爱而聚的公益平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和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他们身着红马甲,变身“平安红”,成为首都志愿服务力量的生力军,以“传播慈善理念,弘扬义工精神”为己任,持续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汇聚爱心力量,铸就公益之路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