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的一片茂密竹林中,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熊猫村”的小村庄。这里山清水秀,竹林环绕,是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而我的父亲,李国强,是这个村庄的一名普通的护林员,但他有着一个不平凡的使命——参与大熊猫的野化培训工作。
圆圆是一只自小在父亲呵护下长大的大熊猫。它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留下了孤零零的圆圆。父亲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决定亲自抚养它,直到它能够独立生存。我见到这个小家伙的时候,父亲已经养了它好几天。它奶呼呼的叫声,让人感觉心都化了。我问父亲它叫什么名字,只记得父亲说:“叫它圆圆喽,以后圆满得很!”
圆圆3岁那年,父亲接到了一项任务:将圆圆放归自然,进行野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圆圆从未在野外生活过,它对野外的环境一无所知。
父亲带着圆圆,开始了漫长的野培之旅。他们首先在保护区内的一个模拟野外环境中生活,慢慢地,父亲教它如何在野外寻找食物,如何识别天敌,如何在竹林中隐藏自己。
圆圆是一只聪明的熊猫,好像知道它以后要离开父亲,去野外生活。我好似常常从它的眼睛中看到不舍,心中也是酸涩无比——我早已把它当成是我的家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圆圆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学会了各种野外生存技巧。它开始能够自己找到鲜嫩的竹子,甚至能够巧妙地避开那些对它虎视眈眈的天敌。
父亲决定带它进入更深的山林,那里有更复杂的环境和更丰富的食物来源。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危险。父亲时刻警惕着,他知道,一旦圆圆受伤,他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一次,圆圆在觅食时不慎闯入了一只母熊的领地。带着幼崽的母熊咆哮着冲向圆圆,父亲见状,立刻冲上前去,用自己手中的竹竿敲打着地面,试图分散母熊的注意力。母熊被父亲的举动所迷惑,转而向父亲扑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圆圆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处境,它用尽全力撞向母熊,将母熊撞翻在地。父亲趁机带着圆圆,逃进了茂密的竹林。
这次事件后,父亲更加坚定了要让圆圆回归自然的决心。他知道,圆圆已经具备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它需要的是勇气和独立。
终于,那个决定性的日子到来了。父亲带着圆圆,来到了保护区的边缘。他告诉圆圆,它已经长大了,应该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圆圆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它用鼻子蹭了蹭父亲的手,然后转身,缓缓地走进了竹林深处。
父亲站在原地,望着圆圆远去的背影,眼中含着泪光。他知道,这是他和圆圆的告别。但他也明白,这是圆圆新生活的开始。圆圆即将去到更为原始的环境,经历大自然的风霜洗礼。
圈养大熊猫是为了保护濒危的族群,但培育大熊猫放归野外,是为了复壮动物的种族基因。我只盼望着,它能过得快乐些,再快乐些。
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依然在保护区工作,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圆圆。直到有一天,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圆圆的身影,它看起来健康而快乐,身边还有了一只伴侣。父亲看着照片,心中充满了欣慰。
如今,父亲已经退休,但他仍然会时不时地回到竹林中,去感受那些与圆圆共度的时光。而圆圆,作为一只被成功野培的大熊猫,成为了保护区的一张名片。
父亲的熊猫缘,不仅仅是一段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更是人类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在这片土地上,爱与责任交织,生命与自然共舞。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
中国民航大学学生 王芳(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