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地球的人们(科幻小说)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高正扬(21岁)
							来源:青年作家报
							(2024年12月17日  14版)
						
						
														
							
								  “您好,请问需要点什么?”
  “来10份大薯条。”
  听见陌生的声音,我有些惊异地抬起头。
  远航计划之后,愿意留守地球的人越来越少。除几个熟客之外,小店许久没有别的生意了。而这个瘦瘦高高的华裔,我从未见过。随即,我注意到他右颊上一串冰蓝色的编号。
  一个不认识的仿生人。
  我从保温柜里铲出所有薯条,连带3对辣翅、两个汉堡,把一个全家桶塞得满满当当。
  布鲁摇起尾巴,等我把餐品放到它背上。我摸摸它的脑袋,说:“这单我自己送。”
  布鲁的电子眼显示出一个懊恼的“> <”,低垂着尾巴走开了。
  新来的客人挑了窗边最好的座位,双手拘谨地放在腿上,侧首望着维多利亚港金光粼粼的海面。他在等什么人吗?我走过去,将纸桶放到他面前。
  仿生人盯着我:“对不起,但我没有点辣翅和汉堡。”
  “没事的,反正也没有别的客人了。”
  “抱歉,但我必须付钱。”
  “……这是赠品。”
  他思考了一秒钟,然后回应:“好的,感谢。”
  几道染着晚霞的飞影迅速掠近,撞翻了全家桶,金灿灿的薯条撒了一地。
  是海鸥。
  客人却并未惊慌,只是静静地坐着,看海鸥享用散落的食物。
  见状,布鲁抬头,眼神变成期待的“OO”形。我丢给它一个能量块。小狗欢快地跳起来,在店里蹦跶了好几圈。
  待薯条刺客们饱餐而归,仿生人也就离开了。
  如是,一天,两天……他总是在快打烊时前来,买下所有薯条。
  海鸥抢了几次,也不再怕他,甚至直接叼走整个纸桶。
  第五天,我坐到他对面,递上一小杯机械养护饮料。
  仿生人盯着我:“对不起,我没有点这个。”
  “这是赠品。”
  “好的,感谢。”
  “你在等你的主人吗?”
  他只凝视着正在抢薯条的海鸥,说:“天冷了。它们就要飞去南方,一整个冬天都见不到了。”
  默然。
  只听得海浪拍岸,鸟鸣声声。
  “我的主人,他也去了很远的地方。”
  “很抱歉……”
  “对不起,让您误解了。我的意思是,他参加了远航。”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点了点头。
  “谢谢您的关心,但还是让我独处一会儿吧。”
  回家的路上,布鲁躲在我的影子里。入夜后灯火稀疏,海面倒映着璀璨的银河。
  “远航计划”已历十载光阴。随着人口陆续迁离,地球早已进入“寂静的和平”。
  当年,建造第一艘恒星际飞船时,有质疑、有推让、有反对。对船员而言,他们的余生都将付与千年航行。对地球而言,30余年醒来一次的他们,与死无异。
  于是,一批志愿者最先踏上前往新家园的旅程。
  后来,先遣者说,星空里的远行,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越来越多人选择逃离。人类厌倦了地球,这个在战争后满目疮痍的母星。在万物皆虚的年代,人们急需一场伟大的远征,来重建意义的灯塔。
  河的主人,白露,大概也是这样决定飞向遥远星辰的吧。
  河,就是那个仿生人的名字。
  第10天, 河告诉我,再有25年,白露就会从冬眠中苏醒。那时,他就会收到一份记录飞鸟的影像。在1万次的日落里,那些海鸥都被照顾得很好。
  他问,这家店会不会继续开下去。
  我答,看心情吧。
  河说,这家金拱桥是维多利亚港最后一家快餐店,没有其他地方卖传统薯条了。
  我告诉他,复古风餐厅这几年已经不流行了。也许明年我就去伦敦,开一个占卜小屋。再说,你也可以自己在家炸薯条。
  河低着头,流水般的黑色长发垂落,遮掩了半边目光。
  “不一样的。”
  除了候鸟南飞越冬之时,每个傍晚,白露都会和他一起散步,在快餐店买一大包薯条,然后喂给港口的海鸥们。如此,已有20年。
  “重复这种轨迹,会让我感觉他的一部分还活在地球上。”
  “我想,这是你对他的留恋。”
  “对不起,但我并没有被你们称作‘留恋’的情感。我只是在执行白露的命令。”
  第17天, 我们一道吹着咸涩粗粝的海风,看成群的海鸥飞向南方,在天际线变成一串又一串黑色小点。河说,这让他想起了白露离开的那一天。温哥华澄澈的夜空上,亮起一组散乱的星辰,那是聚变发动机的尾焰,在大气层中呈现苍白的色彩。
  几秒钟后,他收到一条信息:“我走了。”
  按程序设定,河的眼眶里涌出几滴生理盐水,尽管我不知道他是否能真正明白悲伤的含义。
  第23天,我抱着布鲁坐在公园长椅上,问河,你没有想过让主人留在地球上吗?
  仿生人告诉我,三战期间,他和白露在地下掩体里度过了漫长的光阴。那个封闭、孤寂的小房间里,没有网络信号,维生资源短缺,只有一台款式老旧的手机。他们循环着里面的曲子,熬过一个又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
  未来,真的会好吗?
  白露不止一次问道。
  那时,远航计划还没有出现,而人类即将夷平他们所知的唯一世界。
  河说,这是一片正在慢性死亡的土地。他希望白露能像远上长空的飞鸟,去寻觅彼方的清梦,去追逐宇宙边缘的星星。
  而他,只要站在海边,远远地望着,就足够了。
  我离开的那天,冷清的港口在舷窗中缓缓缩成一个小点。我无从知晓,仿生人是否还伫立在那片熟悉的岸边,是否还有无数海鸥围在他身旁旋转,像一阵纯白色的吵闹的风。
  我望向幽远的天际,朝着想象中的星星挥了挥手。
  远航的人们如孤帆远影消失在碧落尽处,留给整个地球一场漫长的告别。
  责任编辑:周伟
							
						 
						
					 
					
					
							  “您好,请问需要点什么?”
  “来10份大薯条。”
  听见陌生的声音,我有些惊异地抬起头。
  远航计划之后,愿意留守地球的人越来越少。除几个熟客之外,小店许久没有别的生意了。而这个瘦瘦高高的华裔,我从未见过。随即,我注意到他右颊上一串冰蓝色的编号。
  一个不认识的仿生人。
  我从保温柜里铲出所有薯条,连带3对辣翅、两个汉堡,把一个全家桶塞得满满当当。
  布鲁摇起尾巴,等我把餐品放到它背上。我摸摸它的脑袋,说:“这单我自己送。”
  布鲁的电子眼显示出一个懊恼的“> <”,低垂着尾巴走开了。
  新来的客人挑了窗边最好的座位,双手拘谨地放在腿上,侧首望着维多利亚港金光粼粼的海面。他在等什么人吗?我走过去,将纸桶放到他面前。
  仿生人盯着我:“对不起,但我没有点辣翅和汉堡。”
  “没事的,反正也没有别的客人了。”
  “抱歉,但我必须付钱。”
  “……这是赠品。”
  他思考了一秒钟,然后回应:“好的,感谢。”
  几道染着晚霞的飞影迅速掠近,撞翻了全家桶,金灿灿的薯条撒了一地。
  是海鸥。
  客人却并未惊慌,只是静静地坐着,看海鸥享用散落的食物。
  见状,布鲁抬头,眼神变成期待的“OO”形。我丢给它一个能量块。小狗欢快地跳起来,在店里蹦跶了好几圈。
  待薯条刺客们饱餐而归,仿生人也就离开了。
  如是,一天,两天……他总是在快打烊时前来,买下所有薯条。
  海鸥抢了几次,也不再怕他,甚至直接叼走整个纸桶。
  第五天,我坐到他对面,递上一小杯机械养护饮料。
  仿生人盯着我:“对不起,我没有点这个。”
  “这是赠品。”
  “好的,感谢。”
  “你在等你的主人吗?”
  他只凝视着正在抢薯条的海鸥,说:“天冷了。它们就要飞去南方,一整个冬天都见不到了。”
  默然。
  只听得海浪拍岸,鸟鸣声声。
  “我的主人,他也去了很远的地方。”
  “很抱歉……”
  “对不起,让您误解了。我的意思是,他参加了远航。”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点了点头。
  “谢谢您的关心,但还是让我独处一会儿吧。”
  回家的路上,布鲁躲在我的影子里。入夜后灯火稀疏,海面倒映着璀璨的银河。
  “远航计划”已历十载光阴。随着人口陆续迁离,地球早已进入“寂静的和平”。
  当年,建造第一艘恒星际飞船时,有质疑、有推让、有反对。对船员而言,他们的余生都将付与千年航行。对地球而言,30余年醒来一次的他们,与死无异。
  于是,一批志愿者最先踏上前往新家园的旅程。
  后来,先遣者说,星空里的远行,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越来越多人选择逃离。人类厌倦了地球,这个在战争后满目疮痍的母星。在万物皆虚的年代,人们急需一场伟大的远征,来重建意义的灯塔。
  河的主人,白露,大概也是这样决定飞向遥远星辰的吧。
  河,就是那个仿生人的名字。
  第10天, 河告诉我,再有25年,白露就会从冬眠中苏醒。那时,他就会收到一份记录飞鸟的影像。在1万次的日落里,那些海鸥都被照顾得很好。
  他问,这家店会不会继续开下去。
  我答,看心情吧。
  河说,这家金拱桥是维多利亚港最后一家快餐店,没有其他地方卖传统薯条了。
  我告诉他,复古风餐厅这几年已经不流行了。也许明年我就去伦敦,开一个占卜小屋。再说,你也可以自己在家炸薯条。
  河低着头,流水般的黑色长发垂落,遮掩了半边目光。
  “不一样的。”
  除了候鸟南飞越冬之时,每个傍晚,白露都会和他一起散步,在快餐店买一大包薯条,然后喂给港口的海鸥们。如此,已有20年。
  “重复这种轨迹,会让我感觉他的一部分还活在地球上。”
  “我想,这是你对他的留恋。”
  “对不起,但我并没有被你们称作‘留恋’的情感。我只是在执行白露的命令。”
  第17天, 我们一道吹着咸涩粗粝的海风,看成群的海鸥飞向南方,在天际线变成一串又一串黑色小点。河说,这让他想起了白露离开的那一天。温哥华澄澈的夜空上,亮起一组散乱的星辰,那是聚变发动机的尾焰,在大气层中呈现苍白的色彩。
  几秒钟后,他收到一条信息:“我走了。”
  按程序设定,河的眼眶里涌出几滴生理盐水,尽管我不知道他是否能真正明白悲伤的含义。
  第23天,我抱着布鲁坐在公园长椅上,问河,你没有想过让主人留在地球上吗?
  仿生人告诉我,三战期间,他和白露在地下掩体里度过了漫长的光阴。那个封闭、孤寂的小房间里,没有网络信号,维生资源短缺,只有一台款式老旧的手机。他们循环着里面的曲子,熬过一个又一个难以入眠的夜晚。
  未来,真的会好吗?
  白露不止一次问道。
  那时,远航计划还没有出现,而人类即将夷平他们所知的唯一世界。
  河说,这是一片正在慢性死亡的土地。他希望白露能像远上长空的飞鸟,去寻觅彼方的清梦,去追逐宇宙边缘的星星。
  而他,只要站在海边,远远地望着,就足够了。
  我离开的那天,冷清的港口在舷窗中缓缓缩成一个小点。我无从知晓,仿生人是否还伫立在那片熟悉的岸边,是否还有无数海鸥围在他身旁旋转,像一阵纯白色的吵闹的风。
  我望向幽远的天际,朝着想象中的星星挥了挥手。
  远航的人们如孤帆远影消失在碧落尽处,留给整个地球一场漫长的告别。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