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3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下,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下,则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其中,有5个任务群都在阅读层面上对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面对初中语文阅读复杂多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本期,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诸定国以具体作品为例,为我们重点解读了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关键任务。

  重视实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

  “语文学习一定要纠正一种错误的理解——语文就等同于文学,语文的阅读就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诸定国介绍,在初中阶段,实用性阅读的目的在于解决生活当中的具体问题,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和生活相关联的科技类作品、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乃至于食品说明书、博物馆的导览和讲解词等等,这些都是实用性阅读。”

  在目前的教材中,实用性阅读是如何体现的?诸定国以原先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现选入六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故宫博物院》为例说明。这篇课文由4则材料组成:材料一是说明文《故宫博物院》的文本,材料二是历史类图书《故宫史话》中的一段节选,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一段基本介绍,材料四则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针对材料,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任务,一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二是选择一两个景点为家人进行讲解。”诸定国分析道,“这样的设置就为老师和学生释放出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要摒弃轻实用的教学和阅读观念,加强实用性阅读”。

  对于初中生而言,第二种重要的阅读形式是思辨性阅读。诸定国介绍,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观、形象、具体的思维,另一种是抽象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抽象思维的建立往往是在十一二岁左右,换句话说,从初一、初二阶段开始,孩子的抽象思维就需要慢慢地发展起来了。”诸定国说,从课程设计来看,理科从初二开始大量引入定理,并开始运用代数的方式进行抽象化的运算;而在语文学习上,这种变化则体现为教材和考试中论述类文本的出现,因此,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辨意识。比如七年级上册教材选入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便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

  “如果说实用性阅读提供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那么思辨性阅读解决的就是人思想认识观念上的问题。通过思辨性阅读,能让学生澄清认识、辨明是非,进行理性思考,并保持在能够时常自我反省的一种状态。”诸定国说。

  同时他也强调,文学作品的阅读仍是重中之重。“在初中阶段,文学作品依然占据着较大比重。对于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对他们人格的塑造、修养的提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跨越学科界限,拓展阅读视野

  “在学校里,总有老师认为阅读指导只是语文老师的职责。尽管阅读教学主要是由语文学科来承担,但如果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内的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构成是不够完善的。”诸定国说,而这就涉及到了跨学科阅读及跨学科学习的问题。

  什么是跨学科的阅读?他解释,首先,其他学科的文本应该成为语文学科阅读的对象,例如作为兼具科普性与趣味性的《昆虫记》,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

  相对地,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要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辅助,解读文本的内容,他以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这本书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乃至气候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了解相关知识,便很难对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与不易有真正深入的理解”。“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学科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打开学生的视野。正如孔子所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观察世间万物,丰富内心和人生经验。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课程,都担负着将学生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的责任。”诸定国说。

  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深入生活、广泛阅读

  阅读与写作不分家,谈到初中生写作中较为普遍出现的两个问题——表达同质化和素材同质化时,诸定国强调,能否在作文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表达,与学生的视野和生活宽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诸定国看来,很多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体验,只是没有留意和观察生活中的独特细节。“比如北京的孩子会写吃糖葫芦或者喝豆汁时品尝到的那种味道,这就是南方孩子体会不到的;再比如生长在水边地区的孩子可能从小跟着大人采菱角、挖藕,这又是城里孩子没有过的经历。”这些经历,都属于写作中可以捕捉的独特体验。

  此外,他也提到了一类普遍现象。“我们传统中总有一种观念,孩子需要安安静静地读书,不能受外界干扰。很多家长乃至老师都习惯于把孩子保护在一个玻璃罩里,包括一些社会上的现象和言论,也不让他们接触。”诸定国说,“实际上,有很多生活中和社会上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去了解、去思考、去讨论,他们就不知道这是错误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因此,唯有让学生多经历、多参与真实的生活,他们才能从中得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提升写作能力,除了需要真实生活体验的积累,阅读同样至关重要。诸定国在教学中观察到,阅读面窄的学生,能写出的东西和写作的水平都是有限的;而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面非常宽,做到真正把书读得“融会贯通”,能够将别人写过的东西进行自己的内化和运用,那么写作自然而然也就不在话下。“作家的创作也并非都是本人真实的经历,就像推理小说作者,他们所描绘的凶手犯罪动机和心理活动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吗?显然并非如此,这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加以合理的推测和想象而得来的,我们学生的写作也是一样。”

  “我常和学生们讲,写作是一种生活样态,也是一种学习状态。”诸定国说,“从小学写作文,一直到大学写论文,学生的写作是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学术化的,但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进行常态化、生活化的表达,让写作有趣味、有兴趣,然后再逐渐深化,构建起写作的逻辑和体系”。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