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这种传承千年的美食,将家人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常常回首那些与奶奶共度的新年,似乎鼻翼间再次缭绕起饺子的面香,伴着爆竹的硝烟,淌过我思念的河,带我回到那个团聚的日子。

大年三十的残光影影绰绰落入小院,拉长奶奶的影子。“奶奶,我回来啦!”我跑进院门,奶奶看见我,就放下手里的活,笑着领我走进屋内,摸摸我的头:“回来就好,饿了吧,奶奶给你包饺子吃。”

她走到餐桌前,面对一盆面粉,一手拎着水壶,一手捏着筷子。随着水流的倾泻,将清水和面粉搅和均匀,不一会儿,一团胖乎乎、圆滚滚的大白面团就成型了。我好奇地围绕着奶奶转来转去,想要看清和面的秘诀,却看到奶奶眼角的细纹漫出来,混进盆中,不分你我。

然后,奶奶将面团搁在一边,静静等它醒发完成,又从零钱包里掏出几枚硬币,细致地在水流下清洗着——在饺子里包硬币,寓意着好运与吉祥。一旦有人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则是代表着未来一年里事事顺意,平安喜乐。

不知多少个小时过去了,直到远方的金阳还剩一只手不舍地扒住地平线时,她将面团抱出来,搓成长条,从中揪起一个个小剂子,再抽出已经跃跃欲试的擀面杖,一手捏着剂子的边,另一只手不停擀。不一会儿,桌面上就变戏法似的堆叠起一片片饺子皮。她慢下动作,转身从厨房橱柜上端出早已准备好的饺子馅,再拿了一双筷子,斜斜搁在馅料里,转过头来朝我招招手,示意我过去——这就正式结束准备工作了。

我那时觉得包饺子的步骤是最有趣的环节——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只见奶奶拈起一片饺子皮,用筷子夹起些许馅料,置在中央处,前后两端对折,左右角向中间捏。捏平并确保其中汁水不会淌出来后,一个胖墩墩的饺子就完成了,有些还会塞进去一枚硬币。奶奶侧首轻声道:“看,先把馅儿放在皮中间,然后对折,捏紧边缘……”我照猫画虎,笨拙地学着。虽然包得不怎么好看,但奶奶弯了弯眼睛,鼓励我:“哇,我们家宝贝第一次包,就包得这么好啊。”夕阳向世界投来了离别的最后一瞥,为奶奶的身影涂上一层霞彩,工艺品般精美华丽,立在我的记忆深处,不曾褪色。

缕缕轻烟飘荡,逸散在夜幕中。我们围坐在餐桌边,身前是一盘盘饺子。我们笑着、聊着,偶尔从鲜香的饺子里吃出硬币,便是一阵打趣与祝福。院外的鞭炮声似自近处响,又似远处来,天空中一朵朵火树银花相继盛开,映满了整个眼眶。奶奶望向我,布满细纹的眼周间,是一双如星辰般的眸,此刻正缓缓流淌着柔情的溪流。面香浮动,氤氲了家人的心,成为熠熠生辉的珍宝,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就随全身血液冲向鼻腔,依然如初。

或许饺子有魔力吧,承载千年间的亲情,总能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起,无论古与今。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最纯粹、最真挚的愿望的饺子,就是游子在外的一盏指引归途的长明灯。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