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旧锦囊(散文)
兰州财经大学学生 曾秀秀(24岁)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2月18日 08版)
父亲床头的抽屉里,放着一只金色的锦囊袋,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上面的花纹有好几处掉了线。但锦囊袋却装得圆鼓鼓的,不知里面装了些什么。
小时候大人出去吃完婚庆酒席后,经常会带回来一只用金丝线绣着喜字的锦囊袋,里面装满了糖果、花生和瓜子。当我从父母手里拿到装着糖果的锦囊后,常常会高兴半天,那时候总认为锦囊袋里面的糖果要比在商店买的甜很多。后来念了中学,锦囊袋便很少见了,喜宴上的糖果也换了别的包装。
看着抽屉里鼓鼓囊囊的袋子,我心中疑惑,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母亲从外面进来,抱怨父亲去了一趟超市却什么也没有买到,要我跟着父亲再去一次。
“这些钱给你爸,让他花出去。”母亲说着将抽屉里的锦囊袋拎出来塞到我的手里。
太阳缓缓下山,落日的余晖从山峰的西侧照射过来,黄河水在群山与楼宇的影子间奔流不息。我紧跟着父亲在黄河边上行走,手中落了各种影子的锦囊袋像是一直停滞在阴影里的河岸。我不由得为这些不知道能否花出去的零钱担忧,前不久,我才从网上看到过一段顾客因为收银员拒收纸币而与其发生争执的视频。
在我还为此忧虑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超市门口。父亲转身从我手里接过了沉甸甸的锦囊袋,让我站在门口等他。
念小学那会儿,如果哪天我磨磨蹭蹭不肯去学校,父亲常会从兜里掏出5毛钱哄我,得到零花钱的我自然也就不好再不去学校了。有时候,如果没有几毛的纸币,父亲便会给我几枚一角的硬币叫我上学去。在学校对面的小卖部里,手里有一两毛钱或者一两枚一角硬币,总能买到一些糖果、一根辣条或是一根冰棍。虽然在那个时候用硬币买东西已经不常见了,但拿硬币到商店去,老板也会高高兴兴地接过去,我也就心满意足地收下硬币上学去了。只是如今,时代瞬息万变,一角钱或者一枚硬币还有谁会收?还有谁会拿去买东西呢?父亲这一袋硬币,今天将要遭到怎样的拒绝呢?我的脑海里全是顾客与收银员争吵的画面。
很快,父亲便拎了两袋东西排到了收银台前。在众多用手机扫码支付的人们面前,父亲的支付方式显得格外过时、落后,且显眼。
等收银员报出一个数字后,父亲将锦囊袋里的硬币倒在了柜台上,一个一个地数了起来。收银员被父亲的举动逗笑了,“叔,你还真把这些硬币拿过来了”。
“你找给我的时候说收的嘛。”父亲低着头边数边回答收银员。只见他的右手伸出食指,缓缓地将一枚硬币从柜台上的一边划到另一边。父亲的认真劲儿,惹得身后的顾客也笑了起来。
“叔,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下次带手机来。你这多麻烦啊,有些地方都不收现金了。”一个年轻的顾客告诉父亲。
“不麻烦,攒下来了就得花出去嘛。”父亲依旧低头继续数。
暮色渐渐笼罩了中山桥,桥上穿梭的人影来来往往,开始织就新的夜色。今天正在陈旧,明天将又是崭新的一天。父亲的旧锦囊在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日子里慢慢染上了陈旧的色泽,而父亲则像是留在过去的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固执地停靠在河岸。
从超市回去将东西交给母亲后,父亲便送我去往回学校的公交站。一辆公交停在前面的十字路口的时候,父亲突然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递给我,是一张崭新的、还未折叠出多少岁月痕迹的一块钱纸币。我看着父亲伸过来的手,抬头看了看父亲,果断地拒绝了他。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手里的纸币依旧朝我递过来。我正要说我用微信扫码时,路口的绿灯亮了,车在站台前停了下来,我不得不接过父亲手中的一块钱赶紧上车。
排在我前面的一位乘客因为一直刷码失败,不断地刷新着手机里的二维码。车子突然开始前行,车厢内摇晃了起来,我抓着身旁的扶手,身体还是晃来晃去。乘客将身体侧了一下,示意我先过去,我点了点头,向前走了两步,将手中的纸币投进了投币箱。纸币投进箱子后,我身后的乘客也终于刷码成功。
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黄河边上的夜色正随着公交车的前行往我身后倒退。下午发生的一切也如夜色一样渐渐倒退在我身后,即将成为过去。
车在一家百货商店对面的路口停了下来,我看到傍晚那会儿停滞在阴影里的河岸,此刻已被路边的街灯重新照亮,远处的河水正向岸边涌来。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父亲床头的抽屉里,放着一只金色的锦囊袋,因为时间久远的缘故,上面的花纹有好几处掉了线。但锦囊袋却装得圆鼓鼓的,不知里面装了些什么。
小时候大人出去吃完婚庆酒席后,经常会带回来一只用金丝线绣着喜字的锦囊袋,里面装满了糖果、花生和瓜子。当我从父母手里拿到装着糖果的锦囊后,常常会高兴半天,那时候总认为锦囊袋里面的糖果要比在商店买的甜很多。后来念了中学,锦囊袋便很少见了,喜宴上的糖果也换了别的包装。
看着抽屉里鼓鼓囊囊的袋子,我心中疑惑,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母亲从外面进来,抱怨父亲去了一趟超市却什么也没有买到,要我跟着父亲再去一次。
“这些钱给你爸,让他花出去。”母亲说着将抽屉里的锦囊袋拎出来塞到我的手里。
太阳缓缓下山,落日的余晖从山峰的西侧照射过来,黄河水在群山与楼宇的影子间奔流不息。我紧跟着父亲在黄河边上行走,手中落了各种影子的锦囊袋像是一直停滞在阴影里的河岸。我不由得为这些不知道能否花出去的零钱担忧,前不久,我才从网上看到过一段顾客因为收银员拒收纸币而与其发生争执的视频。
在我还为此忧虑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超市门口。父亲转身从我手里接过了沉甸甸的锦囊袋,让我站在门口等他。
念小学那会儿,如果哪天我磨磨蹭蹭不肯去学校,父亲常会从兜里掏出5毛钱哄我,得到零花钱的我自然也就不好再不去学校了。有时候,如果没有几毛的纸币,父亲便会给我几枚一角的硬币叫我上学去。在学校对面的小卖部里,手里有一两毛钱或者一两枚一角硬币,总能买到一些糖果、一根辣条或是一根冰棍。虽然在那个时候用硬币买东西已经不常见了,但拿硬币到商店去,老板也会高高兴兴地接过去,我也就心满意足地收下硬币上学去了。只是如今,时代瞬息万变,一角钱或者一枚硬币还有谁会收?还有谁会拿去买东西呢?父亲这一袋硬币,今天将要遭到怎样的拒绝呢?我的脑海里全是顾客与收银员争吵的画面。
很快,父亲便拎了两袋东西排到了收银台前。在众多用手机扫码支付的人们面前,父亲的支付方式显得格外过时、落后,且显眼。
等收银员报出一个数字后,父亲将锦囊袋里的硬币倒在了柜台上,一个一个地数了起来。收银员被父亲的举动逗笑了,“叔,你还真把这些硬币拿过来了”。
“你找给我的时候说收的嘛。”父亲低着头边数边回答收银员。只见他的右手伸出食指,缓缓地将一枚硬币从柜台上的一边划到另一边。父亲的认真劲儿,惹得身后的顾客也笑了起来。
“叔,你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下次带手机来。你这多麻烦啊,有些地方都不收现金了。”一个年轻的顾客告诉父亲。
“不麻烦,攒下来了就得花出去嘛。”父亲依旧低头继续数。
暮色渐渐笼罩了中山桥,桥上穿梭的人影来来往往,开始织就新的夜色。今天正在陈旧,明天将又是崭新的一天。父亲的旧锦囊在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日子里慢慢染上了陈旧的色泽,而父亲则像是留在过去的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固执地停靠在河岸。
从超市回去将东西交给母亲后,父亲便送我去往回学校的公交站。一辆公交停在前面的十字路口的时候,父亲突然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递给我,是一张崭新的、还未折叠出多少岁月痕迹的一块钱纸币。我看着父亲伸过来的手,抬头看了看父亲,果断地拒绝了他。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将手里的纸币依旧朝我递过来。我正要说我用微信扫码时,路口的绿灯亮了,车在站台前停了下来,我不得不接过父亲手中的一块钱赶紧上车。
排在我前面的一位乘客因为一直刷码失败,不断地刷新着手机里的二维码。车子突然开始前行,车厢内摇晃了起来,我抓着身旁的扶手,身体还是晃来晃去。乘客将身体侧了一下,示意我先过去,我点了点头,向前走了两步,将手中的纸币投进了投币箱。纸币投进箱子后,我身后的乘客也终于刷码成功。
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黄河边上的夜色正随着公交车的前行往我身后倒退。下午发生的一切也如夜色一样渐渐倒退在我身后,即将成为过去。
车在一家百货商店对面的路口停了下来,我看到傍晚那会儿停滞在阴影里的河岸,此刻已被路边的街灯重新照亮,远处的河水正向岸边涌来。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