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东湖之畔,岁月仿佛一幅悠长的画卷,展开了一场生命的接力,谱写了一段充满热血与奉献的故事。
“男儿从军志刚强,苦练杀敌做栋梁。”东湖,那是一片承载着生机与希望的水域,今生他注定与东湖有缘。30年前那个寒冬,一位热血青年满怀着对祖国的忠诚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携笔从戎。告别家乡安徽省潜山市的前一天下午,他与74名新战友在潜山市人武部操场上参加了新兵入伍动员誓师大会,当晚他们住进了潜山市人武部招待所。是夜,他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大早,父母骑自行车从乡下十几里路来为他送行。望着母亲双眼噙满泪花的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他哭了。上午9点,他们踏上了安庆到汉口的轮船。轮船码头附近广场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青春只有一次,参军荣耀一生”,“国防连着你我他,积极参军保国家”字样的横幅和气球在广场上空飘扬。气球随风舞动,在空中自由地跳跃着,整个广场弥漫着幸福而又难舍的氛围。
尔后,轮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击水声像是有节奏的鼓点,每一声都在水面上飞溅出一朵转瞬即逝的水花,轮船与江水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轮船加速前行,击水声变得急促有力,“哗啦,哗啦”声不绝于耳,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让人感到水飞千里,轮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力量。他闭上双眼,静静地聆听轮船的击水声,那声音如同一位忠实的伴侣,让他波涛汹涌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他感受着击水带来的微微震动,慢慢酣然入梦了。
经过一昼夜的航行,次日中午13时许到达汉口码头,东湖教导队接他们的东风大卡车就停在汉口码头。从汉口码头到武昌东湖教导队,途经武汉长江大桥。历经无数风雨洗礼的长江大桥,依旧坚不可摧,以一种傲然的姿态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辆与行人,见证着武汉城市的变迁与发展。30分钟后,他踏入了武昌东湖边的新兵连教导队,开始了军旅生涯的梦之队。那时的东湖,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岸边的垂柳像是站岗的战士,虽然轻柔却有着一种坚韧的姿态,仿佛在为这位新兵的勇敢选择鼓与呼。
《团结就是力量》是他入伍学唱的第一首革命歌曲。歌唱中,他逐渐懂得团结一致是激发战斗力生成的强大内生动力。新兵连每天除了三大步伐训练外,最痛苦的煎熬是军姿训练。寒风萧瑟,雪花飘舞,站军姿经常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以上。望着远方的建筑物纹丝不动,他满脑子都是离别时父母送行的场面。偶尔风沙吹进眼睛,酸疼酸疼的,两个小时军姿站下来,他早已泪眼蒙眬。训练场上,雨水汗水常常湿透了军装。每一次的军姿站立,都是对毅力品格的真实考量;每一次的军事训练,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攻坚克难;每一滴汗水的流淌,都融入了东湖的清朗气息。清晨的号角声伴随着东湖的晨雾,唤醒了一天的活力;夜晚的军歌,在东湖的水面上回荡,诉说着军人的梦想与情怀。那时候,东湖就像一位默默注视着他成长的长者,见证着这位新兵从青涩走向果敢,从懵懂走向成熟,逐渐成长为坚毅的军人。
第二年“八一”前夕,他分配到了空降兵部队,从事航空机务维修工作。作为新一代航空机务传人,他要和战友们用忠诚和智慧,铺就一条坚实的航空维修之路,在和平的丰碑上书写青春履历。带着警醒,带着思索,他的学习生活翻开了崭新一页。那段时间,他经常加班加点学习理论,一遍遍到飞机上熟悉零部件,只为尽自己所能保障好战鹰启航。两年后,他考上了军校。1999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又分到了空降兵部队。他在军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毕业后依然边学习边摸索,系统学习航空维修知识,整理出8万多字的学习笔记,还在团队和空降兵部队组织的科技大练兵中获得佳绩。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机务大队飞机完好率逐年提高,飞行员、伞兵从未因为机务工作上的原因发生险情。在某些方面器械短缺、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他们圆满完成了各项跳伞训练、飞行表演任务以及科研试飞、抗洪救灾等重要任务,他本人也多次立功。
在他的军旅生涯里,东湖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标识,更像是灵神深处的精神寄托,东湖那片绿色在他的脑海里始终抹不去。那是一种归属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想到东湖,就仿佛回到了人生起点,激发了无穷的内生动力。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想起东湖的宁静与坚韧,给予他力量,让他在军旅岁月中不同的战场上勇往直前,挥洒着青春热血。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这位军人来说,却是漫长而充实的岁月。在这30年里,他跟随部队南征百战、辗转千里。无论是在被誉为“从天而降的钢铁雄鹰”的空降兵部队,还是在“先知先行、树德树人”的繁华都市院校,他始终恪尽职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这30年,他错过了很多与家庭团聚的温馨时刻。18年前的一场车祸,无情地夺走了远在家乡老母亲的生命。那年春节他战备值班,他错过了与母亲的生死别离见的最后一面。回家给老母亲奔丧的那天,他无尽的愧疚化作悲伤的放声痛哭。但他从未后悔过。
30年过去了,已在主官岗位任职多年的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脱下戎装。“你下你的海呦,我蹚我的河,你坐你的车,我爬我的坡。既然是来从军呦,既然是来报国,当兵的爬冰卧雪算什么。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在向军旗告别仪式上,他穿上礼服,戴上8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演唱了那首《什么也不说》抒发军旅情怀,引发全场共鸣。当7岁女儿面对全院官兵通过视频祝福他退役后继续守护好家园时,这位钢铁汉子几度哽咽……
“春月清绝秋月满,此地今日更重游。”30年后,命运像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圆圈。他过关斩将,档案积分排名最高,双选安置在东湖边上的省委机关上班。再次回到东湖边,那种久违的感觉不期而遇。东湖依然是那么美丽,却又多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韵味。东湖像一位老友,30年前看着他踏上军旅征程,30年后又陪伴他开启人生下半场新篇章。
东湖的宁静与大气,潜移默化地指引他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如今工作之余,他依然奔跑在东湖绿道上,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入伍时的青涩,军旅中的豪迈,都与现在工作生活交织在一起。身无戎装,心有军魂。转型犹如雄鹰换羽,蝴蝶蜕变。思想上的破冰之痛,放下过去荣誉,一切从零开始。在地方工作,与军队生活差异很大,他依然秉持着在军队里养成的纪律性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专心尽责。从东湖新兵到省委机关工作者,这30年经历是一部充满荣耀与奉献的史诗。东湖见证了他的青春履历,也见证着他在新征程上的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