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山海(报告文学·上)
高方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3月18日 06版)

传说有一种鸟,能够飞越山海。它目光如炬,长喙如戟,轻羽如云霓。
从黄海之滨到西部热土,跨越迢迢数千公里。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12年间共派遣百余名研究生,奔赴宁夏、西藏、新疆等地开展支教工作,服务西部中小学生达数万名。支教团3次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七彩假期”示范团队,多名志愿者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
他们便是飞越山海的鸟儿,倒映在天空中羽翼化成闪光的弧线,不啻微茫,造炬成阳。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念。
祖国所需处,皆是吾故乡。“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唱响一曲志愿奉献之歌,他们与孩子交知心朋友,扶“智”更扶“志”。他们散作满天繁星,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灼灼之火。
孤独的歌声
刚走进校园,李志成有点“傻眼”——
支教的地区水资源匮乏,宿舍楼没有上下水,整个校园里仅散布着6个水龙头。宿舍楼一、二层是学生宿舍,李志成和一起支教的同学们住在3楼,每次解手都需要到离宿舍几百米远的旱厕。学校更没有可以洗澡的地方,几名支教同学只能每周末一起,坐30分钟的乡村公交到县城,在小旅馆里开一个房间,轮流洗澡,下午还要赶在5点之前,坐末班公交车返回学校……
大学时有过两次短期在新疆支教的经历,一开始以为这次支教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困难,当真正到达支教学校时,他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3年,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彼时是山东省唯一的省属非师范类院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李志成是青岛科技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彭阳分队队长,2021年7月28日,他与同校两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一起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在城阳乡初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彭阳县,位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东、南、北三面环临甘肃省。支教学校又处在县城的边缘,校园里矗立着几座孤零零的教学楼,被群山环绕,远看像整齐的火柴盒被放进了山坳里。一到周末,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了,整个校园里就只剩李志成等4名支教大学生。
“下楼洗衣服了……”隔壁宿舍的女同学喊了一声,敲响了男生宿舍的窗玻璃,玻璃被震得咚咚响,把落在走廊上闲逛的鸟儿都惊飞了。
“起这么早,昨晚我都没睡好。”男生宿舍里的3个男生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哈欠声接连响起。
“你们还没睡好,我一晚上没睡着呢。”女同学轻叹了一声,委屈的情绪流露出来,压低了她说话的声音。
他们来到支教学校已经快两个月了,这个季节室外温度降至零下,夜晚的风有着青面獠牙的模样,在黑夜里爬上窗户,把玻璃磨得沙沙乱响。
“昨天约好9点起床洗漱,还要洗衣服的,快起来!”
一阵催促下,李志成搓了搓脸,从被窝儿里一骨碌爬起来。为了保暖,他将衣物放在枕头旁边,先撑起上衣,迅速套进两只胳膊。掀开被子和把腿穿进裤筒,这两个动作几乎同步进行着。
“好啦,我们男生起床就两分钟的事。”3个男生拿着脸盆打开宿舍的门嬉笑着,他们腋下各挎了一个脸盆,里面放着一些牙刷、牙膏、洗面奶和一些胡乱塞放的脏衣服。学校里没有洗衣机,平时的脏衣服得靠自己手洗。
4人下楼,来到学校院子中央的水龙头池子旁,开始洗漱。这里算是水资源聚集区,全校园只有6个水龙头,这里就占了仨。
打开水龙头,伴随着一阵水压冲出管道“噗噗嗤嗤”的声音,水流歪歪扭扭地涌出来。李志成一手拿着牙刷,一手拿着杯子,接了大半杯水,他把杯里的水晃动了一下,趁这个动作的当空做了一下心理建设。
把杯子送到嘴边,倾斜一个角度,小啜了一口水含到嘴里,那冰冷的水瞬间化成一根根针,扎进口中,穿透了神经。有那么几秒钟,他的意识一下子模糊,耳朵响起了嗡嗡声,那股寒气迅速游走侵入了整个脑袋,一下子出现了眩晕,几秒钟后方才恢复一些。
身体由口腔开始,慢慢适应了这股冷水的刺激。洗脸的时候,水珠在脸上游走,反而感到了一点点热气。但是当脸盆里盛满水,脏衣服吸饱水慢慢沉到盆底,双手浸入水中,将衣服揪起一角,开始揉搓的时候,刚才还自欺欺人的身体瞬间又恢复了理智。寒气再次化成一根根针,通过手指,一直游走至心脏,继而是身体的各个地方,引起一阵寒战。
随着身体的抖动,4个人的嘴唇和牙齿相继发出厮磨的声音,这个声音越来越频繁,身体的抖动也不受控制了。
“咱……咱唱个歌吧。”站在边角处的女同学提议道。
“行,唱什么歌……”李志成自问自答道:“《歌唱祖国》怎么样,我前几天刚教孩子们唱的……国庆典礼上的大合唱……”
“行,就听‘老干部’的……”同学们喜欢叫李志成“老干部”,首先是因为他圆墩墩的脸庞,戴着黑边眼镜,一副憨厚稳重的样子。还因为他是4人支教小分队的队长,有需要发言的场合都是他出面,站在台上讲话时,他平视前方,眼神坚毅有神,字正腔圆,逻辑清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李志成把一句词停顿成好几截,每搓一下衣服,就高喊出一个词组,这样抑扬顿挫的唱法更加掷地有声,仿佛那些歌声是从手中搓出来,又飘向空中的一样。它们像听到了某些召唤,飘向不远处旗杆上的一面国旗。国旗飘舞得更加卖力了,它是寂静校园里唯一鲜活生动的物体,在风中它兴奋地鼓动着呼啦啦的掌声。
月亮之夜
4个人的歌声,忽高忽低,在空中回旋汇合,这样音律一致的歌声昨晚也曾响起过。
每到周末学校就断电了,一到晚上,方圆二三里只有他们两间宿舍亮着灯。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校园四周耸立如巨人的山脉已不见了轮廓,夜色早已把它掩盖在一片迷茫之中。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摇着没了踪影。
“我想去厕所。”男生宿舍门被敲响,女同学的声音颤抖着传来。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他们约好,晚上如果4个人中有一人要去上厕所,都要集体陪伴,打着手电一起去。一个人进厕所,其余3人就站在厕所门口给他壮胆。
李志成打开门,一件外套只伸了一只袖子,另一只手拿着手电,穿袖子的动作就慢了半拍。“走,我们陪你。”他说道。
4人打着手电下楼,楼道里响起咚咚的脚步声,那声音顺着楼梯一直撞到顶层的楼板,再被反弹回来,来来回回形成错落的一连串的响声,真实的响声混合着回音,使得声音愈发轰鸣,震颤着楼板嗡嗡作响。
宿舍楼斜对角一侧是旱厕,送女生走进厕所门,3个男生在门口站定,替她看门,狂风抽打着大地,像嘶吼的野兽,扫荡而来,在耳边嗖嗖穿过,有点像恐怖片定格时的音乐。
李志成打了个寒战,抱着手臂,跺着脚。旁边的树随着风声一会儿左倾,一会儿右倾,一副无力招架的样子。除了树枝的摇摆声,周围一片寂静,静得可以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
抬头仰起了脸,他看到了斑斓的夜空,月亮正向一片云彩缓缓地飘去。他转头看了一下倚靠在墙边的两个男同学,他们也在抱臂仰头看着天空。黑夜影响了看向彼此的侧目余光,他们的动作竟是出奇的一致。
月亮在幽深的空中飘浮,接近云彩时,那块黑暗的边缘闪闪发亮,月亮进入了云彩。
“我们唱个歌吧。”李志成的脸在黑暗里模糊不清,但他的声音十分明朗。当月亮钻出云彩时,他的脸蓦然清晰。他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建议了,空旷的校园里,不管白昼还是黑夜,4人经常用歌声来驱散恐惧和孤独。“感觉我最近的嗓门都大了,唱歌水平突飞猛进了。”李志成在心里想。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李志成旁边的两个男同学迫不及待地放开了高音嗓子,回应了李志成关于“唱歌壮胆”的提议。
李志成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同学,他们的脸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随着嘴巴一张一合,头也微微摇动,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李志成的声音也加入了这浑厚的男生合唱中。
这歌声像一把利剑,飞向遥远的天空,劈开漆黑无边的暗夜,在孤寂空旷的山坳里,在那个月光时隐时现的夜晚,给予彼此长久的温暖。
小马老师
李志成负责教授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这里的孩子小学大都是在村里上的,一个村一两个学生,就一位老师教全科,基础都比较薄弱。很多孩子连字都没认全,小学加减法里的进退位都不会。
但看到孩子们那善良淳朴的笑容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李志成的内心就燃起了动力。他觉得自己一年的支教时间太短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能多帮帮这些孩子。
“老师,这个送你。”课间,一个细小的声音飘到李志成身边,那声音弱弱地响起,像一根线穿过针眼一样穿过了他的耳朵。
循着声音望去,李志成看到了一个瘦瘦小小的孩子。这个孩子他是有印象的,他叫小马,坐在教室第二排,脸上经常挂着两串鼻涕,快流下来时,鼻翼一动就抽回去了。然后拿袖子一抹,脸上顿时多了几块灰东西,显得有点滑稽,像刚钻过锅灶台的小猫。
此时,正站在眼前的他,一双眼睛圆又亮,眼眶里乌溜溜的眼珠像黑葡萄。每忽闪一下,微微上翘的长睫毛便欢快地上下跳动。孩子双手捧着一只纸飞机,看到老师望向他,便左右晃动着手臂,仿佛那架飞机真的可以在空中飞翔。
李志成蹲下身子,缩短了与孩子目光相触的距离。孩子不再仰着头,更大幅度地晃动手臂,以至于身体左倾右倾。“老师,纸飞机,您喜欢吗?”小马问。
李志成接过这个纸飞机,放在手掌心里端详着,机身和翅膀的连接处有几道折痕,看得出它被反复折叠过,以寻求一个最佳的连接角度。“当然喜欢,这是我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呢。”李志成把托着纸飞机的手收到胸口的位置。
“我就知道你肯定喜欢,”孩子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老师,您是坐飞机来的吗?”他接着问道,“真的飞机长什么样?是不是比我折的纸飞机要大?”
“大太多了……”李志成答道。
“有这么大?”小马努力伸直胳膊,比划着飞机的长度,突然觉得离自己想象中的飞机差得远,于是他往后跳了几步,后背快抵到教室后面的墙了。他用眼睛衡量了一下自己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比自己伸长胳膊比画的距离长了不知多少倍。
“这么大够不够?”他拿袖子擦了一下即将露出脑袋的鼻涕虫,歪着脑袋问。在他小小的脑袋里,这个距离已经是他对飞机认知的最大距离了。
“可能有两间教室那么大吧。”李志成被他的举动逗笑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宋宝颖

传说有一种鸟,能够飞越山海。它目光如炬,长喙如戟,轻羽如云霓。
从黄海之滨到西部热土,跨越迢迢数千公里。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12年间共派遣百余名研究生,奔赴宁夏、西藏、新疆等地开展支教工作,服务西部中小学生达数万名。支教团3次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七彩假期”示范团队,多名志愿者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
他们便是飞越山海的鸟儿,倒映在天空中羽翼化成闪光的弧线,不啻微茫,造炬成阳。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念。
祖国所需处,皆是吾故乡。“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唱响一曲志愿奉献之歌,他们与孩子交知心朋友,扶“智”更扶“志”。他们散作满天繁星,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灼灼之火。
孤独的歌声
刚走进校园,李志成有点“傻眼”——
支教的地区水资源匮乏,宿舍楼没有上下水,整个校园里仅散布着6个水龙头。宿舍楼一、二层是学生宿舍,李志成和一起支教的同学们住在3楼,每次解手都需要到离宿舍几百米远的旱厕。学校更没有可以洗澡的地方,几名支教同学只能每周末一起,坐30分钟的乡村公交到县城,在小旅馆里开一个房间,轮流洗澡,下午还要赶在5点之前,坐末班公交车返回学校……
大学时有过两次短期在新疆支教的经历,一开始以为这次支教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困难,当真正到达支教学校时,他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2013年,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彼时是山东省唯一的省属非师范类院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李志成是青岛科技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彭阳分队队长,2021年7月28日,他与同校两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一起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在城阳乡初级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彭阳县,位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东、南、北三面环临甘肃省。支教学校又处在县城的边缘,校园里矗立着几座孤零零的教学楼,被群山环绕,远看像整齐的火柴盒被放进了山坳里。一到周末,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了,整个校园里就只剩李志成等4名支教大学生。
“下楼洗衣服了……”隔壁宿舍的女同学喊了一声,敲响了男生宿舍的窗玻璃,玻璃被震得咚咚响,把落在走廊上闲逛的鸟儿都惊飞了。
“起这么早,昨晚我都没睡好。”男生宿舍里的3个男生懒洋洋地睁开眼睛,哈欠声接连响起。
“你们还没睡好,我一晚上没睡着呢。”女同学轻叹了一声,委屈的情绪流露出来,压低了她说话的声音。
他们来到支教学校已经快两个月了,这个季节室外温度降至零下,夜晚的风有着青面獠牙的模样,在黑夜里爬上窗户,把玻璃磨得沙沙乱响。
“昨天约好9点起床洗漱,还要洗衣服的,快起来!”
一阵催促下,李志成搓了搓脸,从被窝儿里一骨碌爬起来。为了保暖,他将衣物放在枕头旁边,先撑起上衣,迅速套进两只胳膊。掀开被子和把腿穿进裤筒,这两个动作几乎同步进行着。
“好啦,我们男生起床就两分钟的事。”3个男生拿着脸盆打开宿舍的门嬉笑着,他们腋下各挎了一个脸盆,里面放着一些牙刷、牙膏、洗面奶和一些胡乱塞放的脏衣服。学校里没有洗衣机,平时的脏衣服得靠自己手洗。
4人下楼,来到学校院子中央的水龙头池子旁,开始洗漱。这里算是水资源聚集区,全校园只有6个水龙头,这里就占了仨。
打开水龙头,伴随着一阵水压冲出管道“噗噗嗤嗤”的声音,水流歪歪扭扭地涌出来。李志成一手拿着牙刷,一手拿着杯子,接了大半杯水,他把杯里的水晃动了一下,趁这个动作的当空做了一下心理建设。
把杯子送到嘴边,倾斜一个角度,小啜了一口水含到嘴里,那冰冷的水瞬间化成一根根针,扎进口中,穿透了神经。有那么几秒钟,他的意识一下子模糊,耳朵响起了嗡嗡声,那股寒气迅速游走侵入了整个脑袋,一下子出现了眩晕,几秒钟后方才恢复一些。
身体由口腔开始,慢慢适应了这股冷水的刺激。洗脸的时候,水珠在脸上游走,反而感到了一点点热气。但是当脸盆里盛满水,脏衣服吸饱水慢慢沉到盆底,双手浸入水中,将衣服揪起一角,开始揉搓的时候,刚才还自欺欺人的身体瞬间又恢复了理智。寒气再次化成一根根针,通过手指,一直游走至心脏,继而是身体的各个地方,引起一阵寒战。
随着身体的抖动,4个人的嘴唇和牙齿相继发出厮磨的声音,这个声音越来越频繁,身体的抖动也不受控制了。
“咱……咱唱个歌吧。”站在边角处的女同学提议道。
“行,唱什么歌……”李志成自问自答道:“《歌唱祖国》怎么样,我前几天刚教孩子们唱的……国庆典礼上的大合唱……”
“行,就听‘老干部’的……”同学们喜欢叫李志成“老干部”,首先是因为他圆墩墩的脸庞,戴着黑边眼镜,一副憨厚稳重的样子。还因为他是4人支教小分队的队长,有需要发言的场合都是他出面,站在台上讲话时,他平视前方,眼神坚毅有神,字正腔圆,逻辑清晰。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李志成把一句词停顿成好几截,每搓一下衣服,就高喊出一个词组,这样抑扬顿挫的唱法更加掷地有声,仿佛那些歌声是从手中搓出来,又飘向空中的一样。它们像听到了某些召唤,飘向不远处旗杆上的一面国旗。国旗飘舞得更加卖力了,它是寂静校园里唯一鲜活生动的物体,在风中它兴奋地鼓动着呼啦啦的掌声。
月亮之夜
4个人的歌声,忽高忽低,在空中回旋汇合,这样音律一致的歌声昨晚也曾响起过。
每到周末学校就断电了,一到晚上,方圆二三里只有他们两间宿舍亮着灯。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校园四周耸立如巨人的山脉已不见了轮廓,夜色早已把它掩盖在一片迷茫之中。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摇着没了踪影。
“我想去厕所。”男生宿舍门被敲响,女同学的声音颤抖着传来。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他们约好,晚上如果4个人中有一人要去上厕所,都要集体陪伴,打着手电一起去。一个人进厕所,其余3人就站在厕所门口给他壮胆。
李志成打开门,一件外套只伸了一只袖子,另一只手拿着手电,穿袖子的动作就慢了半拍。“走,我们陪你。”他说道。
4人打着手电下楼,楼道里响起咚咚的脚步声,那声音顺着楼梯一直撞到顶层的楼板,再被反弹回来,来来回回形成错落的一连串的响声,真实的响声混合着回音,使得声音愈发轰鸣,震颤着楼板嗡嗡作响。
宿舍楼斜对角一侧是旱厕,送女生走进厕所门,3个男生在门口站定,替她看门,狂风抽打着大地,像嘶吼的野兽,扫荡而来,在耳边嗖嗖穿过,有点像恐怖片定格时的音乐。
李志成打了个寒战,抱着手臂,跺着脚。旁边的树随着风声一会儿左倾,一会儿右倾,一副无力招架的样子。除了树枝的摇摆声,周围一片寂静,静得可以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
抬头仰起了脸,他看到了斑斓的夜空,月亮正向一片云彩缓缓地飘去。他转头看了一下倚靠在墙边的两个男同学,他们也在抱臂仰头看着天空。黑夜影响了看向彼此的侧目余光,他们的动作竟是出奇的一致。
月亮在幽深的空中飘浮,接近云彩时,那块黑暗的边缘闪闪发亮,月亮进入了云彩。
“我们唱个歌吧。”李志成的脸在黑暗里模糊不清,但他的声音十分明朗。当月亮钻出云彩时,他的脸蓦然清晰。他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建议了,空旷的校园里,不管白昼还是黑夜,4人经常用歌声来驱散恐惧和孤独。“感觉我最近的嗓门都大了,唱歌水平突飞猛进了。”李志成在心里想。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李志成旁边的两个男同学迫不及待地放开了高音嗓子,回应了李志成关于“唱歌壮胆”的提议。
李志成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同学,他们的脸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随着嘴巴一张一合,头也微微摇动,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李志成的声音也加入了这浑厚的男生合唱中。
这歌声像一把利剑,飞向遥远的天空,劈开漆黑无边的暗夜,在孤寂空旷的山坳里,在那个月光时隐时现的夜晚,给予彼此长久的温暖。
小马老师
李志成负责教授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这里的孩子小学大都是在村里上的,一个村一两个学生,就一位老师教全科,基础都比较薄弱。很多孩子连字都没认全,小学加减法里的进退位都不会。
但看到孩子们那善良淳朴的笑容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李志成的内心就燃起了动力。他觉得自己一年的支教时间太短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能多帮帮这些孩子。
“老师,这个送你。”课间,一个细小的声音飘到李志成身边,那声音弱弱地响起,像一根线穿过针眼一样穿过了他的耳朵。
循着声音望去,李志成看到了一个瘦瘦小小的孩子。这个孩子他是有印象的,他叫小马,坐在教室第二排,脸上经常挂着两串鼻涕,快流下来时,鼻翼一动就抽回去了。然后拿袖子一抹,脸上顿时多了几块灰东西,显得有点滑稽,像刚钻过锅灶台的小猫。
此时,正站在眼前的他,一双眼睛圆又亮,眼眶里乌溜溜的眼珠像黑葡萄。每忽闪一下,微微上翘的长睫毛便欢快地上下跳动。孩子双手捧着一只纸飞机,看到老师望向他,便左右晃动着手臂,仿佛那架飞机真的可以在空中飞翔。
李志成蹲下身子,缩短了与孩子目光相触的距离。孩子不再仰着头,更大幅度地晃动手臂,以至于身体左倾右倾。“老师,纸飞机,您喜欢吗?”小马问。
李志成接过这个纸飞机,放在手掌心里端详着,机身和翅膀的连接处有几道折痕,看得出它被反复折叠过,以寻求一个最佳的连接角度。“当然喜欢,这是我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呢。”李志成把托着纸飞机的手收到胸口的位置。
“我就知道你肯定喜欢,”孩子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老师,您是坐飞机来的吗?”他接着问道,“真的飞机长什么样?是不是比我折的纸飞机要大?”
“大太多了……”李志成答道。
“有这么大?”小马努力伸直胳膊,比划着飞机的长度,突然觉得离自己想象中的飞机差得远,于是他往后跳了几步,后背快抵到教室后面的墙了。他用眼睛衡量了一下自己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比自己伸长胳膊比画的距离长了不知多少倍。
“这么大够不够?”他拿袖子擦了一下即将露出脑袋的鼻涕虫,歪着脑袋问。在他小小的脑袋里,这个距离已经是他对飞机认知的最大距离了。
“可能有两间教室那么大吧。”李志成被他的举动逗笑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