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六姊妹》以其写实的题材和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讲述了淮南小城何家四代人的普通生活与风雨变迁。这里没有宏大的英雄叙事,只有无数个何家丽们在时代洪流中坚守亲情的坚韧身影。《六姊妹》的时间跨度大,人物角色众多,故事线丰富。在剧中,何常胜与刘美心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从江苏扬州迁移到安徽淮南。随后,何文氏带着老大何家丽也来到淮南,却因何常胜求子心切、连得6个女儿而引发了一系列情感冲突。这些冲突围绕“求不得”的主题展开,生儿子的执念、将女儿送人的意念,以及旁人的嘲讽、家人的分歧,共同形成生活的悲喜剧。尽管前期剧情中何常胜有“求子”情节,颇有“厌女症”之嫌,但他依然十分重视和疼爱每个孩子。这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普遍存在、非常真实的朴素愿望,为后续的剧情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人物塑造上,《六姊妹》摒弃了脸谱化、群像化的人物设置,展现出独特的“女性群像”。导演不是抽象地、宏阔地表达女性意识,而是具体地、细腻地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姐妹形象及其人生轨迹。6个性格迥异的姊妹,在关键时刻总会本能地紧紧凝聚在一起。这份血脉让她们紧密相连,也让她们有了抵御风雨的勇气。她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奔腾年代中,各自走出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奶奶何文氏则是慈爱刚强的“定海神针”,她给予了后辈强大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串联起三代人的情感。六姊妹心里都明白,家的大门始终为她们敞开,是自己可以落脚的避风港。全剧通过温情的家庭叙事,将具体的人物串联起来,深刻地展现了“家意味着什么”这一主题。剧里清晰道出其中的一种意义:“亲情,是唯一不用签合同的终身负债。”剧中通过聚餐、讨论家庭意义等情节,缓缓道明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家的共同认知。同时,《六姊妹》也不回避家庭关系中的自私、偏见与反抗,由此呈现真实的人生。

  近年来《父母爱情》《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山海情》《人世间》等年代剧备受关注,它们在故事性、艺术性、真实感等方面都具备独特优势。电视剧《六姊妹》亦有这般特色,它展现了淮南小镇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勾连起观众当下的情绪。我们可以在熟悉的场景里寻找自己的影子,又能为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共情。

  尽管全剧存在叙事节奏不均衡、历史细节不准确等不足,但它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之作。从“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转变为“姊妹情深”的动人情谊,《六姊妹》凭借细腻入微的视角、深刻厚重的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它讲述的虽是普通家庭的过去,故事内核却在当下传递着温暖,直抵人心,让我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温暖的生活底色。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