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非遗,是中国灿烂技能历史的缩影。我国职业院校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模式,培养非遗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传承中国技能文明。

  202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向全国职业院校征集技艺传承图片。鉴于此,本报开辟“光影里的中国职教·技艺传承”专版,从征集来的图片中选择部分作品发布,希冀以图片讲故事的方式,与读者分享蓬勃发展中的我国职业教育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所做的工作。

  创作说明:

  缠花源于明代,盛于清代,是一种以丝线缠绕纸板形成立体造型的传统技艺,被誉为“线艺雕塑”,常用于人物、环境的美化装饰。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人(团队)深入挖掘源自湖北英山的缠花技艺,将其与宁波“十里红妆”非遗文化融合,通过创新设计和教学实践,创作出一批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新娘造型作品,传递跨文化交融之美。

  缠花工艺:

  缠花颜色丰富多样,可以做出花、兽、鸟、虫、鱼、汉字等各种造型,缠花制作需经过设计、剪裁、缠绕、组装等步骤。首先,用纸板剪出花瓣、叶片等基础形状;接着,以丝线均匀缠绕,确保线条平滑细腻;最后,将部件组合成完整作品,点缀珠饰增强立体感,其工艺核心在于“匀、密、巧”。

  现代作品通过分解传统纹样、重构设计图纸、实践丝线缠绕等环节,结合现代审美调整配色与造型,既保留传统纹样的精致,又融入现代审美,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本作品出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美容大师工作室,主要创作人章益为浙江省技术能手、宁波市工匠,长期深耕非遗技艺与职业教育融合,秉持“立足本土、开放包容”的职教理念,将宁波的地域文化基因与全国非遗技艺深度融合。该项改革典型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两创”成果展;跨地域非遗技术融合的原创作品在宁波市非遗文创周展示,其中作品《宋韵金辉》入选首届“浙江好手艺”传统工艺作品展,并获得编织类作品的唯一优秀作品。

  见习编辑:赵小萱

  责任编辑: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