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颜色?能够称之为青春的年纪,许多人大约是在读初中和高中吧,我便是其中之一。如果问当初的我,我大概会赌气地回答:“就是书本和试卷的颜色咯。”

  后来,走进大学校园,试卷的颜色渐渐褪去。相比于高中,稀松的课程和丰富的活动,可谓是多姿多彩,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却像失去了方向。甚至怀疑,如果学不到足够的知识,那为什么要读大学?参加活动虽然有意义,但有时候也像是浪费时间。我甚至觉得,直接到社会上参与工作,还能有工资作为回报,大学这些活动却带不来收益,说是为了兴趣,但付出的辛苦也不少。回过头看,青春的尾巴可谓是“云淡风轻”,是蓝天与白云的颜色。

  后来,我曾以为青春永久地结束了。在车间学艺的时候,曾经因为同事与我说话,一时分心,把手里的工具放错了位置,以至于它出现微小损坏,因此被师傅大骂一通。从此小心翼翼,再没犯同样错误。后来,我又做过编程教师,我以为看到小朋友的笑脸,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教给他们,我就会快乐。却发现,与同事的交接是最大的困难,不同岗位沟通成本极大。来去之间,疲惫感油然而生,陪伴学生这件事也从快乐变为了痛苦。如果说从前的青春还有快乐,那是因为还有选择,还可以做“喜欢的事”,工作之后,即使再喜欢,也会被工作的烦恼挤掉快乐。

  青春,似乎是这样,拥有的时候从不觉得有什么,岁月流逝,事事已成追忆,才知道那段岁月是青春——青春似乎只能从追忆中寻得。

  我的青春是这样,但家人的青春又是怎样的呢?

  我爸爸曾经与我闲聊,说起来,他十几岁的时候要去参加公社的劳动,一天下来,饿得眼花,拿到个鸡蛋,放到嘴里,还没尝出什么味道,就咽下肚了。抬头看着烈阳,低头又看着土地。这也是一种青春的颜色。

  有一天,我即兴问我那已经90多岁的姥爷,青春是怎样的。于是姥爷从20世纪30年代的童年,一直讲到了现在。提起那些岁月,老人总是显得精神矍铄。但是呢,除却了今日这些足以津津乐道的光辉岁月,我也隐隐约约感觉到,那些年代,每日干活累得精疲力尽,稍有不慎更会性命不保。那样的青春岁月,颜色多么惨淡,味道是多么苦涩啊!

  但人吃过苦,总是倾向于乐观。我从姥爷身上学到了这点。

  如今,看起来,学生抱怨漫天的试卷,打工人抱怨着“班味”,许多人似乎失去了方向,生活只剩下抱怨和迷茫。但是,除了抱怨之外,真的就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了吗?显然不是。除了压力和无奈,工作中也能找到许多乐趣。例如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接触社会不同圈层的人,还可以思考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整合资源,做更多的事。想来想去,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如此看来,青春从未远去。虽然失望、抱怨是每一段人生中都无法避免的事,但心怀希望也是每段经历的出口。少年时代是这样,如今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