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哲学。上次,我赠予了别人很多二手书,便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是一个非常爱护书籍的人,也喜爱读书。遇到合适的书籍,如果在翻阅内页之后觉得符合自己审美的调性,则会好不容易地购买下来。为此,我特意在5年内升级过两次我的书架,扩大我的书架容量,多分了几个区域格子,以便于分类。阅读书籍的过程,像是和一些有思想的人聊天。尤其是有嚼劲、够回味的书籍,由于意蕴多义,能够解读的空间较大,所以我作为读者的思辨过程也同样重要,对于文本属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自我的解读也很重要,甚至有多种解读方式。也正是因此,我用了“聊天”这个词,而不是单方面的输出。

  但是,如何处理已经阅读完的书籍,便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我之前选择将二手书进行拍摄,在一些读者群以及文友群里发布拍摄图片,往往同时会遇到好几个加我要书的。这时,再将这些原本就已经折旧的书籍寄出,邮寄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有这钱,人家都差不多可以在网上买全新的书了。这种种问题,让我愿意线下去进行赠书,最好就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

  说起来,也是一个特别可笑的事情。我在键盘上和书本上可以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写个几千字,毫不费劲,可是有些“社恐”内向的我,却比较逃避在线下和别人有过多交流,也许是因为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比较薄弱,才令我换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我尝试性地在小区群里发了我的二手书图片,说:“我的二手书免费赠送,需要来我家909门口自取。如果没了,说明已经有人领了。”然后,我将书放在了家门口的一个长柜子上,便离开了,出门散步了,以免和别人有一些在我看来不必要的交流。我到人工湖散步,眼前全是湖水与草木,令我感觉到特别自由。可是,无人说话,又令我时常感觉到些许落寞。我就是如此矛盾的人,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孤单,但是和别人在一起待久了,又会感觉到不适和逃避。

  这时,我的微信传来了一个消息,是添加好友消息:“您好,我是505的。”

  我疑惑了,心想:我不是说了需要自取吗?怎么还要加我呢?

  我还是选择了同意添加好友。对方简单地进行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说:“我觉得不问自取不太礼貌,所以还是和您先打个招呼。”我说:“啊,了解,不用这么客气的。我现在不在家,您需要的话,就去门口看看还在不在吧。”

  大概过了5分钟,对方说:“我已经拿到啦。您门口柜子上水果是我放的,不用疑心。”

  我回到家一看,门口果然多了一筐新鲜的水果。我不禁开始猜测:对方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对方的社会身份是怎么样的?这些水果是专程为了我买的吗?我摇了摇头,也许,这些东西不重要。重要的也不是我通过一堆二手书收获了一些水果。我收获了这样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的暖心体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