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喧嚣里,传紫雪第一次对“未来”感到紧迫。上学期,“未来”还只是个模糊的词,可到了2024年3月,她和所有毕业生一样,纠结着考公还是考研。

  彷徨间,一条“西部计划”的短视频映入眼帘:一望无际的戈壁、一张张感恩的稚嫩笑脸、数人同行栽树……本性豪放的她心头产生强烈震撼。这种生活正是她长久向往的——趁年轻去感受不同的人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瞬间填满内心,一道声音在心底呼喊。随着不断查找西部计划的资料,那声音越来越清晰:“到西部去,到需要你的地方去!”抖音里的声音像鼓点,一遍遍敲打着她的心。

  西部计划宣讲会上,往届西部计划的学长学姐作为主讲人,在台上激情讲述着大漠风光、西部生活,以及志愿工作的苦与乐,说到临走时当地孩子的不舍,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怀念。这一切让传紫雪更加坚定了参与西部计划的决心。回到寝室,她立刻在各大网络平台搜索相关资料,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如愿成为了西部计划的一员。

  2024年7月23日,重庆各高校的200多位志愿者从重庆西站登上开往新疆的绿皮火车,需经32小时长途跋涉才能抵达乌鲁木齐。

  起初,车厢里满是欢声笑语,车窗外,湿润的山峦渐渐被黄土丘陵替代,继而化作河西走廊无垠的戈壁与荒漠。车厢内的说话声慢慢轻了,大家望着窗外陷入沉思。传紫雪从早到晚靠着玻璃,看窗外景物流转,从最初的新鲜,渐渐转为对未来新生活的种种猜想。火车轰鸣着驶过,不远处成群的大风车悠悠转动;天际边,终年不化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7月24日下午4时,火车抵达乌鲁木齐,包括传紫雪在内的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此转乘开往库尔勒的列车,在那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团课知识、志愿者管理等。7月31日,他们经过数小时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团委大院。7月末的边疆,空气里混着阳光与尘土的气息,干燥的风迎面吹来,吹得传紫雪的一颗心更加炽热。

  传紫雪分在团委基层部。一个月后,她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她主要负责登记轮台县各乡镇团员信息、进行各项活动的统计工作。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表格和名册,电脑屏幕上Excel窗口不断跳动,显示着各项数据。传紫雪在学校担任过4年团支书,很快就熟悉了这项工作,同时她期待志愿生活能更有意义。

  生活的拐弯,常常发生在意想不到的路口,却赋予生活意义。

  那天,传紫雪加完班,快步走出办公楼。此时食堂已经下班,她想起前街的小餐馆或许还在营业,便快步赶往。走到院墙拐角处,一团红影突然冲了出来和她撞个满怀。

  她定睛一看,那是个约七八岁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剪着干净利落的短发,穿着一件洗得略显发白的红色上衣,灵活的身影像是戈壁上跃动的一簇火苗。女孩也吓了一跳,抬起头,深褐色的大眼睛打量着传紫雪,眼神中没有怯意。

  传紫雪怕撞着女孩,立刻蹲下身,轻柔地询问她有没有撞伤,叫什么名字。

  “我叫乃菲沙(化名)。”

  传紫雪没听清:“那批萨?”她心里奇怪,新疆孩子的名字挺有特色。

  “是乃菲沙,不是那批萨。”小女孩解释着,她声音清脆,普通话中带着明显的口音。

  传紫雪和乃菲沙聊起了天,她得知眼前的小女孩在附近上二年级。小女孩开朗健谈,她咯咯的笑声迅速感染了传紫雪。临别时,乃菲沙主动说:“姐姐,我明天还来这里!”传紫雪笑道:“好,明天见!”

  第二天,传紫雪没在那个拐弯口看到她。心想,或许自己来早了,用完餐又特意绕了过去,此时日落西山,可她还是没看见那抹红色身影。“或许被老师留下来了?”传紫雪这样想着,心里有些空落落。之后几天她都会刻意前往那家餐馆,在路口总会想起那个红衣女孩,但再也没有遇见。人与人的相遇,如同宇宙中亿万微小尘埃的相遇,本就是偶然的缘分。这份失落很快便被繁忙的工作覆盖。

  一天下午,传紫雪走访村落,了解团员发展情况。在路过一个土院墙时,她看到院里一个熟悉的小小身影正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什么。传紫雪随口喊“乃菲沙”,女孩回过头,立刻认出了传紫雪,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

  传紫雪问她上次为什么没赴约,这才得知小女孩刚生了一场病。传紫雪望着眼前消瘦的乃菲沙心疼地摸了摸她的头。

  这次重逢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传紫雪得知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近70岁、视力不好的奶奶。平时她还要照料奶奶,生活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位刚满7岁的女孩肩上。

  传紫雪走进乃菲沙家,见炕上堆着数学习题册,翻开满是醒目的红叉。传紫雪想起,自己也是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当年学习遇挫时,多亏邻居阿姨不厌其烦地讲解,才考上大学。看着眼前面露羞色的乃菲沙,这不正是当年的自己吗?

  她蹲下与女孩平视,轻轻捏了捏她的脸:“姐姐教你好不好?”乃菲沙用力点头,眼睛闪着期待的光。

  传紫雪明白,教孩子得把问题拆解,才能让她举一反三。她一遍遍耐心讲解,可乃菲沙常常前一秒刚懂,换个场景又面露难色。传紫雪有些无奈,回到住处,她忽然想起自己上学时曾去附近小学做辅导,那时也遇到过教不会的情况,经验丰富的老师告诉她,要站在孩子能理解的角度思考。

  为了教好乃菲沙,传紫雪在网上搜了“二年级数学启蒙方法”“如何让儿童理解数学”等课程。再辅导时,她试着用碗筷、糖果当教具,把抽象的算式变成具象的游戏。乃菲沙的回应越来越积极,声音也欢快起来。但传紫雪仍不满足,昏黄的灯光下,她和乃菲沙定了个规矩:“背熟九九乘法表,带你去看电视。”乃菲沙在整整3个多小时里,从磕磕绊绊到背诵流利,唯独始终卡在“7乘8”急得直跺脚。传紫雪便握着她的手轻轻拍着,陪她一遍遍重复。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却让传紫雪看到了乃菲沙的倔强和努力。

  乃菲沙反复背诵。新一轮背到“7乘8”时又卡壳,传紫雪满眼期待地望着眼前焦灼皱眉的小女孩,正要开口提醒,乃菲沙突然大喊:“7乘8等于56!”往后一路顺畅,再无卡顿。

  那天传紫雪兑现承诺,带着乃菲沙来到自己宿舍看电视奖励。看电视时,乃菲沙总时不时偏过头看传紫雪,电视的画面与传紫雪的身影在她眼中重叠,闪着光亮。

  谁想,两周后又出现了一次挑战。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辅导功课,俯身讲解时,无意中瞥见乃菲沙浓密的黑发间有微小的白色物体。她起初以为是头屑,细看却发现那物体在蠕动,她心里一沉,轻轻拨开她的头发,发现竟是虱子,旁边还有不少乳白色的虱卵。

  传紫雪心里发怵,看着眼前专注做功课的乃菲沙。奶奶眼睛不好无法照顾,她自己又不懂注意个人卫生,应该有人好好引导。想到这点,她心里更添怜惜,牵起乃菲沙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一定要注意卫生,心里盘算着赶紧买驱虫药帮她除虱子。

  第二天,传紫雪烧好热水,把乃菲沙带到自己宿舍,让她坐在小板凳上,挽起衣袖,严格按说明书将药剂涂在女孩头发上。淡淡的药水味弥漫了整个房间。她戴着手套轻轻揉搓,再用篦子一遍遍篦过每一缕发丝,清理上面的虱子和虱卵,这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乃菲沙起初因愧疚紧绷着身体,随着温水冲洗和传紫雪轻柔的动作,渐渐放松下来。洗完后,传紫雪用干毛巾小心擦干她的头发。乃菲沙对着镜子摸了摸清爽的头发,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个人卫生很重要,不然容易生病。以后要好好洗头洗澡,勤换衣服。”传紫雪担忧地嘱咐。经过两次驱虫,乃菲沙身上干净了不少,卫生习惯却还没养成。每次传紫雪去她家,都要先检查生活用品,询问洗头洗澡、洗衣服的情况。起初得到的都是略带羞愧的否定答案,这时传紫雪便佯装生气:“你不好好洗,我就不和你玩了。”乃菲沙立马抱住她的大腿:“马上洗,姐姐你别不和我玩。”慢慢地,乃菲沙的个人卫生有了改善,整个人透着干净利索的劲儿。

  2025年4月,县团委联合当地企业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举办“摘草莓”活动,鼓励每人带一名当地儿童参加。传紫雪立刻想到乃菲沙,征得她奶奶同意后,一行人坐上前往群巴克镇的大巴。

  这是乃菲沙第一次参加春游,她一路跪在座位上,伏在窗上看车外流动的景物,不时指着天边的云、远处的树大声说笑,兴奋极了。

  大巴刚停稳,乃菲沙就迫不及待推开车门跳下去,回头催促:“姐姐快点!”说着拉着传紫雪的手奔向草莓大棚。

  走进草莓棚,温热的甜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翠绿叶浪从脚下蔓延开去,无数红宝石般的果实从藤蔓间探出头,在日光中泛着釉彩般的光泽。一看到草莓,乃菲沙的眼睛瞬间亮了,兴奋地惊呼:“姐姐,好多草莓!”这是她第一次见草莓如此蓬勃生长。

  她用小手捏着梗,小心翼翼摘下一枚又一枚鲜红的果子,不时回头向传紫雪展示“胜利果实”。她灵巧地穿梭在田垄间,专注寻找下一颗更大更红的草莓,很快就装满一小篮。她捏起一颗,回过头塞进传紫雪嘴里。看着乃菲沙沾着泥点却无比快乐的小脸,传紫雪心底涌起前所未有的触动。

  返程时,乃菲沙手里提了满满一篮草莓,筐底铺着厚厚一层草莓叶,最上面是她要带给奶奶的“冠军果”,足有半个拳头大。传紫雪看着她,忽然意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并非宏大空洞的概念,它如此具体,是自己陪乃菲沙背熟“七八五十六”时,孩子眼中亮起的光;是乃菲沙摆脱虱子后,摸着清爽头发露出的羞涩又释然的笑。

  在西部,像乃菲沙这样的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志愿者用真诚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缺。传紫雪望着乃菲沙的背影,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爱化作温暖的力量滋养了这个孩子,也让她的志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她觉得,自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站在微小却坚实的位置上。那句曾回响在校园的口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在她心底落地生根、抽枝散叶,有了更厚重的分量。

  (指导教师:方刚)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