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85岁的陆游躺在病榻上,预感命不久矣。他一生耿耿于怀的心事,到死也放不下,于是写下一首诗交给儿子,就是感动无数后人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吟咏诗词已经成为陆游的日常习惯,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到现在存世的还有9300余首。临终的这一首,就是他的遗嘱。人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用仅剩的生命留下些什么交代呢?恐怕就是将自己最珍惜的、最放不下的说出来,这时候的话,最能窥见他的精神底色。

  有的人临死时,会忏悔做过的错事,遗憾没有补过的机会。如王献之就因迫于情势和前妻郗道茂离婚而内疚;有的人放不下妻子儿女,要把家宅财产交割清楚。如曹操“留恋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有的人自叹功业未遂,太早殒身。如太史慈说:“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有的人心性圆满,安然辞世,如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陆游则因为国土沦丧,无法眼见国家统一,到死也难以瞑目。大家熟知,陆游和王献之的遭遇有点相似,也曾被迫和妻子离婚,这也是他“意难平”的憾事。但他临终想的不是儿女私情,而是家国大义。

  陆游出身书香世家。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陆游的父亲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陆游就降生在淮河舟上。同年冬,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宋徽宗匆忙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500万两黄金及5000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兵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次年四月,徽钦二帝及赵氏皇族、后宫妃嫔、朝臣,还有工匠、厨师和娼优等各色人等3000余人都被金兵掳走,押往寒冷的金国五国城。这一年,为躲避兵祸,陆宰携家眷南迁山阴。建炎三年(1129),金兵再次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几经奔波之后,家境才逐步安定下来。陆游在出生不久,懵懂之间就经历了家国剧变、流离逃难的惨痛生活。父亲陆宰与流亡士大夫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的场景,在少年陆游心中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此后,“恢复中原”成了陆游终其一生的执念。他也曾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前往南宋抗金前线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考察,写下《平戎策》,提出“屯田实边”“训练民兵”等具体措施,提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的战略计划。也曾多次上疏,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一生为收复失地呐喊。但南宋朝廷大部分时间在苟且偷安,虽然也曾组织过北伐,但总是以失败告终,在每次和议中接受更加屈辱的条件。每每念及生活在敌占区的人民,陆游就伤心不已,“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他尊崇抗金的名将宗泽、吴玠、岳飞等人。宗泽弥留之际还一心想着渡过黄河收复失地,连喊三声“过河”而死。陆游在《感秋》中写道:“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在《夜读有感》中愤激地写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扶义孰可遣,一战洗乾坤。西酹吴玠墓,南招宗泽魂。”即便是免官后,穷处村野,仍念念不忘恢复大业,在《村饮示邻曲》中写道:“即今黄河上,事殊曹与袁。扶义孰可遣,一战洗乾坤。西酹吴玠墓,南招宗泽魂。焚庭涉其血,岂独清中原。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征辽诏傥下,从我属櫜鞬。”

  他尊崇致力恢复汉室、六出祁山伐魏的诸葛亮,在《病起书怀》中写道:“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在《书愤》:中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国家是承载民族生存发展的共同体,是文化传承、人民福祉的根基,爱国则是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情感与责任。对个人而言,“有国才有家”,国家提供安全庇护、文化认同,如根系之于枝叶,让个体在历史脉络中找到“我是谁”的答案。爱国是朴素的情感,它让生命超越小我,获得更厚重的意义,特别在民族危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精神会激励人民共赴国难,救亡图存。陆游“九州同”的意愿生前没能实现,而不久后完成统一的,却是另一个更强悍的异族。南宋遗民林景熙在《书陆放翁诗卷后》满怀沉痛写道:“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南宋灭亡后,陆游的孙子陆元廷忧愤而卒,曾孙陆传义绝食而死,玄孙陆天骐在崖山海战失败后投海殉国。陆游的遗愿似乎落空了,但子孙们继承了他的耿耿忠心,把生命献祭给了故国。

  陆游的遗愿也没有落空。在血火洗礼之后,中华民族总会迎来凤凰涅槃般的新生。陆游的爱国精神在我们血脉中传承,总会激励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孤忠恳款欲忘身”。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