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非遗,是中国灿烂技能历史的缩影。我国职业院校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模式,培养非遗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传承中国技能文明。
202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向全国职业院校征集技艺传承图片。鉴于此,本报开辟“光影里的中国职教·技艺传承”专版,从征集来的图片中选择部分作品发布,希冀以图片讲故事的方式,与读者分享蓬勃发展中的我国职业教育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所做的工作。
创作说明:
胶东花饽饽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源于祭祀,又慢慢融入世俗生活,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以面粉为原料的民间美食,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饽饽外观好看,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
利用传承创新平台,教学名师和花饽饽习俗传人双示范引领,共同开展民族传统工艺与非遗技能学习,实现代际传承。
制作工艺:
胶东花饽饽制作工艺融合传统工艺与艺术创作,以优质小麦面粉为主,辅以鸡蛋、花生油、牛奶等,以及南瓜泥、蔬菜汁调色,使用“神仙引子”发酵,利用剪刀、梳子、筷子雕刻鱼鳞、花瓣等纹样,结合“印、捏、镶嵌、滚”等手法捏制成型,经过醒面蒸制成熟后凉透包装而成,多蕴含吉祥平安的寓意。
作者介绍:
丛培柱,威海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式面点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威海市非遗保护学会会员。主持精品课程3门。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兼任山东省教育厅胶东花饽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负责人。主教《面·典技艺》《胶东花饽饽习俗与制作》等课程,在中西式面点制作方面有一定专长和研究。
代表作品:
1.指导学生《贡果飘香》作品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
2.主编课程《面·典技艺》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3.《团结一家亲》作品荣获威海职业学院非遗作品大赛二等奖。
责任编辑:周伟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