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选登
青春火焰蓝(报告文学节选·中)
徐向林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5年08月12日 06版)

(接上期)
“快过来帮忙,还有人活着!”现场指挥长王海林首先发现了沟渠中大腿骨折、额头流血的一个年轻女子。搜救队员听到后,毫不犹豫地冲向沟渠,齐心协力将她转移到担架上。就在她被救出沟渠的那一刻,地面上的大量腐蚀性液体流入沟中,不断冒着红烟。搜救队员们再次用他们的勇气和决断挽救了一个生命。
“特勤中队,之江化工厂仓库有人员被困,立即前往搜救。”现场指挥部下达搜救命令后,特勤中队搜救小组迅速携带救生装备,赶往之江化工厂仓库。
坍塌的仓库内火势凶猛,仓库外,一个年轻女孩紧握着指战员的手,哭泣着请求:“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妈……”
搜救小组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启动生命探测仪展开搜索,同时在水枪的掩护下冲入火场。尽管仪器始终未检测到任何信号,呼唤也未得到回应,但外面女孩的哭泣声清晰地传入耳中:“妈妈,即使你走了,我也要带你回家。”
指战员屏住呼吸,相互凝视,无声中达成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共识。他们用手挖掘、用肩扛抬,迅速清理。突然,在一张已被烧毁、仍冒着青烟的桌子下,隐约可见一个烧焦的头颅。他们继续搜寻,一块块烧焦的遗骸被小心地收集起来,以免遗漏。在一次自发而简短的默哀仪式后,季会军将包好的遗骸交给女孩。女孩颤抖着双手接过,声音哽咽地说:“谢谢你们,妈妈可以安息了。”
在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一句感谢、一个肯定,就是对消防指战员最大的鼓励和激励。
随着救援工作的不断深入,罐区大火被成功扑灭,特勤中队成功搜救出11名被困人员,救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勤中队指战员没有丝毫懈怠,管控16个厂区的仓库、装置、储罐里的224种危险化学品,是尖刀队伍义不容辞的责任。“事故现场啥时安全,特勤才啥时离开”,这是全体特勤消防队员的心声。
天嘉宜化工厂最危险的甲类仓库周围被强酸包围,现场举步维艰,坍塌的仓库里面存放着10余种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险化学品,形势紧迫。
特勤中队主动请缨,攻坚组又一次迎难而上。
然而,就在转运工作刚刚开始不久,侦检小组就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仓库内的间硝基甲苯容器破损严重,膏脂状的间硝基甲苯严重暴露,另外多聚甲醛包装袋破损,也发生了泄漏。
大家心头一沉,他们知道,间硝基甲苯的性质与TNT炸药极为相似,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巨大爆炸!
间硝基甲苯易燃,暴露后会分解致癌物,处置难度非常大。季会军迅速进行任务分工,李子威、何继雄、周谋3名队员立即设置泡沫枪阵地对容器进行物理隔绝,同时再次不留死角地检查现场火源,配合技术人员设置静电消除装置,严防意外发生。蒋永进、毛宏杰则用石灰粉均匀地覆盖泄露的甲苯,再用无火花工具一点一点细致地转移泄漏物,经过三天两夜的监护转运,甲类仓库内的所有危险化学品被成功转移。
消防救援,不仅体现着“单兵作战”的英勇,同时还体现着“协同作战”的智慧。以3月22日深夜12点现场指挥部下达总攻命令为例,特勤队员毛宏杰跟随攻坚组向燃烧区域推进时,季会军根据现场需要,临时做出让毛宏杰架设一门移动摇摆炮对燃烧罐体进行灭火的命令。
毛宏杰在执行任务时注意到现场车辆密集停放,水带线路错综复杂,水源阵地距离前线较远,这些因素为总攻带来了挑战。根据毛宏杰的报告,指挥部迅速调整了总攻力量,并要求采用串联供水方式,以确保前方移动摇摆炮的持续供水。
然而,在执行任务中,由于前方灭火用水量巨大,现场排水管路无法满足需求,供水线路出现了较深的积水。此时,既要调整作战力量部署,又要确保前方供水不中断,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季会军望向毛宏杰,本想命令他立即巡查供水干线,以保障供水的连续性,但看到毛宏杰疲惫不堪的样子,他犹豫了,难以开口下达命令。
毛宏杰却立刻洞察了季会军的顾虑,主动请缨:“队长,我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您就下命令吧。”
季会军看着充满斗志的毛宏杰,感动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深吸一口气,果断下令:“毛宏杰,我命令你,负责保障供水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毛宏杰接过任务,立刻弯腰下水,沿着连接水炮的水带,一步步地整理供水干线。尽管穿着隔热服影响了视线,且水下干线铺设得极其复杂,他不慎滑倒,跌入冰冷的水中。他挣扎着站起来,感到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但仍然坚持不放弃,并给自己鼓劲:“供水绝不能中断,再坚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经过半小时的奋战,毛宏杰终于将400余米的水带整理得平直顺畅,确保了总攻时的供水需求。
在移动摇摆炮的持续猛烈攻击下,火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主要火情基本被扑灭。此时,为了防止两个甲苯罐复燃,一直密切监视罐体的尹同庆向特勤中队下达了新命令:将移动摇摆炮更换为两支水枪,以打击剩余的火种。
接到命令后,毛宏杰没有片刻休息,立即跟随攻坚组向前延伸多盘65毫米水带,连接泡沫枪,打击剩余火种。整个灭火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最终将所有剩余火种彻底扑灭。
在这场战斗中,毛宏杰凭借出色的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我在对西环路特勤站(原特勤中队)的采访中,从特勤队员们的回忆里穿越时光,走进这令世人震惊的“3·21”爆炸事故现场。我被一个个火场中的惊险故事所牵动,也被消防指战员在火场里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我深知,即使用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复述火场中那些惊险的搏击;即使用再好的文字,也无法表现火场中那些震撼人心的感动。
这些直面生死的英勇故事,发生在特勤员身上,并不让我感到意外。正如赵毅所说:“我们是消防特勤,是撕开救援通道的钢刀利刃,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坚实盾牌。只要集结命令传来,冲锋的号角响起,我们就会立刻投入战斗,战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消防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场特大爆炸事故最终得以平息。从最初的生死救援到后期的科学处置,他们直面生死,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他们以舍生忘死的精神,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以及对消防事业的无限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大救援中,赵毅身先士卒,为后续的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事故现场地图,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没有走任何弯路。
正如赵毅在2019年元旦时许下的第一个愿望:此战中,所有出征的消防指战员都安全归来,无一伤亡,创造了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的奇迹。
生死时速
这是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长江北岸的靖江县城,一如既往地车水马龙、市井繁华,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骤然打破了小城的宁静。爆炸过后,人们目睹一股黑色的“蘑菇云”从江岸腾边空而起,整个县城立刻陷入一片恐慌,市民们带着震惊和忧虑的目光望向江堤。
时间定格在2016年4月22日9时25分。
爆炸发生之际,当地市民用手机记录下这惊心动魄一幕,并上传至网络。一时间,这条爆炸新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人们的不安和猜疑中,官方消息迅速发布。通过官方渠道,人们得知:位于泰州靖江市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发生了火灾,大火点燃了一个容量为5000立方米的储油罐,现场火焰高达二三十米!
德桥仓储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液态散化及油品的仓储中转、分拨、灌装业务的外资企业。库区占地面积427.5亩,共有化工储罐139座,储存有酸类、芳烃类、酯类、酚类、酮类、油品类等85种危险化学品。火灾发生前,企业储罐内存储液体化学品、油品、液化烃三大类25个品种的化学品,总计约21万吨。
此次火灾,起火的储罐是编号为2401、2402号的储罐。这两个储罐的容量均为3000立方米,用于储存油品、混合芳烃、异烃烷、碳5混合物。与这两个储罐一墙之隔的2403号储罐专门储存92号国5汽油,容量5000立方米。邻近的2404—2412号储罐以及2501、2502号储罐,总储量1.5万立方米,储存着混合芳烃。
也就是说,着火的罐子就像是一个随时可能再次爆炸的“巨型炸弹”,而周围的每一个罐体,实际上都是一个个杀伤力巨大的“隐形炸弹”!
爆炸现场,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火势猛烈,情况十分危急!爆炸地点附近的消防力量迅速集结,投入救援。
专业人士都清楚,油品灾害事故因其耗时长、易发生爆炸、火点众多,一直是全球消防救援领域面临的难题。此外,德桥公司库区内的每个储罐都布设了错综复杂的进出管线,有的铺设在地上,有的隐藏在地下,还有的高架在空中,宛如蛛网般纵横交错,这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防救援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极为艰难。
到了中午12时,罐体的阀门仍然难以关闭,燃油持续从管道中泄漏,大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浓烟弥漫,火势凶猛。
现场指挥部当机立断,一方面紧急向全省各地调集消防队伍支援靖江,另一方面立即向公安部消防局请求援助。公安部消防局领导迅速作出决策,紧急调动由35台消防车、150名消防救援人员组成的化工编队,火速增援靖江。
14时25分,盐城市消防支队接到了江苏省消防总队指挥中心的增援命令。经支队长授权,支队参谋长唐军迅速集结支队全勤指挥部、特勤中队以及开发区、戴庄路、毓龙路、盐都的7辆大功率泡沫水罐车,42名经验丰富的官兵,分两批紧急前往增援,分别由唐军、支队政治处主任沈悦林带队,火速驰援靖江。
特勤中队在两分钟内迅速集结完毕。随着唐军一声令下,“出发!”特勤中队的队员与其他中队的队友,携带18套重型防化服、30套隔热服、10门大流量泡沫炮、8支泡沫枪以及1架无人机,随着大功率泡沫水罐车,踏上了救援的征程。
他们出发后,来自江苏各地和上海的100多辆消防车,也争分夺秒地赶往靖江增援。一辆辆红色战车携带着多种类型的防化、防护、侦检、堵漏、洗消、救生、破拆、照明以及高精尖、大功率灭火装备,还有泡沫、油料等各类物资给养紧急出动,刺耳的警笛声响彻通往靖江的各条高速公路。
17时18分,盐城市消防支队第一批增援人员抵达现场。他们面前,浓烟弥漫、一片狼藉,起火的输油管道正在猛烈燃烧,翻滚着近百米高的火柱,巨大的热辐射炙烤着周边的一切。
江苏省消防总队参谋长高宁宇一边检视刚抵达现场的勇士们,一边进行简洁有力的战前动员:“同志们,这连片的储罐就像一个个满载的炸弹,只需一根引信,随时会毁灭周围的一切。我们面前即使充满危险,我们绝不能退缩,也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勇往直前,科学灭火!”
“是!”勇士们响亮地回答。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宋宝颖

(接上期)
“快过来帮忙,还有人活着!”现场指挥长王海林首先发现了沟渠中大腿骨折、额头流血的一个年轻女子。搜救队员听到后,毫不犹豫地冲向沟渠,齐心协力将她转移到担架上。就在她被救出沟渠的那一刻,地面上的大量腐蚀性液体流入沟中,不断冒着红烟。搜救队员们再次用他们的勇气和决断挽救了一个生命。
“特勤中队,之江化工厂仓库有人员被困,立即前往搜救。”现场指挥部下达搜救命令后,特勤中队搜救小组迅速携带救生装备,赶往之江化工厂仓库。
坍塌的仓库内火势凶猛,仓库外,一个年轻女孩紧握着指战员的手,哭泣着请求:“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妈……”
搜救小组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启动生命探测仪展开搜索,同时在水枪的掩护下冲入火场。尽管仪器始终未检测到任何信号,呼唤也未得到回应,但外面女孩的哭泣声清晰地传入耳中:“妈妈,即使你走了,我也要带你回家。”
指战员屏住呼吸,相互凝视,无声中达成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共识。他们用手挖掘、用肩扛抬,迅速清理。突然,在一张已被烧毁、仍冒着青烟的桌子下,隐约可见一个烧焦的头颅。他们继续搜寻,一块块烧焦的遗骸被小心地收集起来,以免遗漏。在一次自发而简短的默哀仪式后,季会军将包好的遗骸交给女孩。女孩颤抖着双手接过,声音哽咽地说:“谢谢你们,妈妈可以安息了。”
在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一句感谢、一个肯定,就是对消防指战员最大的鼓励和激励。
随着救援工作的不断深入,罐区大火被成功扑灭,特勤中队成功搜救出11名被困人员,救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勤中队指战员没有丝毫懈怠,管控16个厂区的仓库、装置、储罐里的224种危险化学品,是尖刀队伍义不容辞的责任。“事故现场啥时安全,特勤才啥时离开”,这是全体特勤消防队员的心声。
天嘉宜化工厂最危险的甲类仓库周围被强酸包围,现场举步维艰,坍塌的仓库里面存放着10余种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险化学品,形势紧迫。
特勤中队主动请缨,攻坚组又一次迎难而上。
然而,就在转运工作刚刚开始不久,侦检小组就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仓库内的间硝基甲苯容器破损严重,膏脂状的间硝基甲苯严重暴露,另外多聚甲醛包装袋破损,也发生了泄漏。
大家心头一沉,他们知道,间硝基甲苯的性质与TNT炸药极为相似,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巨大爆炸!
间硝基甲苯易燃,暴露后会分解致癌物,处置难度非常大。季会军迅速进行任务分工,李子威、何继雄、周谋3名队员立即设置泡沫枪阵地对容器进行物理隔绝,同时再次不留死角地检查现场火源,配合技术人员设置静电消除装置,严防意外发生。蒋永进、毛宏杰则用石灰粉均匀地覆盖泄露的甲苯,再用无火花工具一点一点细致地转移泄漏物,经过三天两夜的监护转运,甲类仓库内的所有危险化学品被成功转移。
消防救援,不仅体现着“单兵作战”的英勇,同时还体现着“协同作战”的智慧。以3月22日深夜12点现场指挥部下达总攻命令为例,特勤队员毛宏杰跟随攻坚组向燃烧区域推进时,季会军根据现场需要,临时做出让毛宏杰架设一门移动摇摆炮对燃烧罐体进行灭火的命令。
毛宏杰在执行任务时注意到现场车辆密集停放,水带线路错综复杂,水源阵地距离前线较远,这些因素为总攻带来了挑战。根据毛宏杰的报告,指挥部迅速调整了总攻力量,并要求采用串联供水方式,以确保前方移动摇摆炮的持续供水。
然而,在执行任务中,由于前方灭火用水量巨大,现场排水管路无法满足需求,供水线路出现了较深的积水。此时,既要调整作战力量部署,又要确保前方供水不中断,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季会军望向毛宏杰,本想命令他立即巡查供水干线,以保障供水的连续性,但看到毛宏杰疲惫不堪的样子,他犹豫了,难以开口下达命令。
毛宏杰却立刻洞察了季会军的顾虑,主动请缨:“队长,我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您就下命令吧。”
季会军看着充满斗志的毛宏杰,感动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深吸一口气,果断下令:“毛宏杰,我命令你,负责保障供水任务。”
“是,保证完成任务!”毛宏杰接过任务,立刻弯腰下水,沿着连接水炮的水带,一步步地整理供水干线。尽管穿着隔热服影响了视线,且水下干线铺设得极其复杂,他不慎滑倒,跌入冰冷的水中。他挣扎着站起来,感到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但仍然坚持不放弃,并给自己鼓劲:“供水绝不能中断,再坚持一下,成功就在眼前!”
经过半小时的奋战,毛宏杰终于将400余米的水带整理得平直顺畅,确保了总攻时的供水需求。
在移动摇摆炮的持续猛烈攻击下,火势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主要火情基本被扑灭。此时,为了防止两个甲苯罐复燃,一直密切监视罐体的尹同庆向特勤中队下达了新命令:将移动摇摆炮更换为两支水枪,以打击剩余的火种。
接到命令后,毛宏杰没有片刻休息,立即跟随攻坚组向前延伸多盘65毫米水带,连接泡沫枪,打击剩余火种。整个灭火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最终将所有剩余火种彻底扑灭。
在这场战斗中,毛宏杰凭借出色的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我在对西环路特勤站(原特勤中队)的采访中,从特勤队员们的回忆里穿越时光,走进这令世人震惊的“3·21”爆炸事故现场。我被一个个火场中的惊险故事所牵动,也被消防指战员在火场里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我深知,即使用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复述火场中那些惊险的搏击;即使用再好的文字,也无法表现火场中那些震撼人心的感动。
这些直面生死的英勇故事,发生在特勤员身上,并不让我感到意外。正如赵毅所说:“我们是消防特勤,是撕开救援通道的钢刀利刃,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坚实盾牌。只要集结命令传来,冲锋的号角响起,我们就会立刻投入战斗,战斗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消防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场特大爆炸事故最终得以平息。从最初的生死救援到后期的科学处置,他们直面生死,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他们以舍生忘死的精神,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以及对消防事业的无限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大救援中,赵毅身先士卒,为后续的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事故现场地图,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没有走任何弯路。
正如赵毅在2019年元旦时许下的第一个愿望:此战中,所有出征的消防指战员都安全归来,无一伤亡,创造了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的奇迹。
生死时速
这是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长江北岸的靖江县城,一如既往地车水马龙、市井繁华,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骤然打破了小城的宁静。爆炸过后,人们目睹一股黑色的“蘑菇云”从江岸腾边空而起,整个县城立刻陷入一片恐慌,市民们带着震惊和忧虑的目光望向江堤。
时间定格在2016年4月22日9时25分。
爆炸发生之际,当地市民用手机记录下这惊心动魄一幕,并上传至网络。一时间,这条爆炸新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人们的不安和猜疑中,官方消息迅速发布。通过官方渠道,人们得知:位于泰州靖江市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发生了火灾,大火点燃了一个容量为5000立方米的储油罐,现场火焰高达二三十米!
德桥仓储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液态散化及油品的仓储中转、分拨、灌装业务的外资企业。库区占地面积427.5亩,共有化工储罐139座,储存有酸类、芳烃类、酯类、酚类、酮类、油品类等85种危险化学品。火灾发生前,企业储罐内存储液体化学品、油品、液化烃三大类25个品种的化学品,总计约21万吨。
此次火灾,起火的储罐是编号为2401、2402号的储罐。这两个储罐的容量均为3000立方米,用于储存油品、混合芳烃、异烃烷、碳5混合物。与这两个储罐一墙之隔的2403号储罐专门储存92号国5汽油,容量5000立方米。邻近的2404—2412号储罐以及2501、2502号储罐,总储量1.5万立方米,储存着混合芳烃。
也就是说,着火的罐子就像是一个随时可能再次爆炸的“巨型炸弹”,而周围的每一个罐体,实际上都是一个个杀伤力巨大的“隐形炸弹”!
爆炸现场,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火势猛烈,情况十分危急!爆炸地点附近的消防力量迅速集结,投入救援。
专业人士都清楚,油品灾害事故因其耗时长、易发生爆炸、火点众多,一直是全球消防救援领域面临的难题。此外,德桥公司库区内的每个储罐都布设了错综复杂的进出管线,有的铺设在地上,有的隐藏在地下,还有的高架在空中,宛如蛛网般纵横交错,这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防救援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极为艰难。
到了中午12时,罐体的阀门仍然难以关闭,燃油持续从管道中泄漏,大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浓烟弥漫,火势凶猛。
现场指挥部当机立断,一方面紧急向全省各地调集消防队伍支援靖江,另一方面立即向公安部消防局请求援助。公安部消防局领导迅速作出决策,紧急调动由35台消防车、150名消防救援人员组成的化工编队,火速增援靖江。
14时25分,盐城市消防支队接到了江苏省消防总队指挥中心的增援命令。经支队长授权,支队参谋长唐军迅速集结支队全勤指挥部、特勤中队以及开发区、戴庄路、毓龙路、盐都的7辆大功率泡沫水罐车,42名经验丰富的官兵,分两批紧急前往增援,分别由唐军、支队政治处主任沈悦林带队,火速驰援靖江。
特勤中队在两分钟内迅速集结完毕。随着唐军一声令下,“出发!”特勤中队的队员与其他中队的队友,携带18套重型防化服、30套隔热服、10门大流量泡沫炮、8支泡沫枪以及1架无人机,随着大功率泡沫水罐车,踏上了救援的征程。
他们出发后,来自江苏各地和上海的100多辆消防车,也争分夺秒地赶往靖江增援。一辆辆红色战车携带着多种类型的防化、防护、侦检、堵漏、洗消、救生、破拆、照明以及高精尖、大功率灭火装备,还有泡沫、油料等各类物资给养紧急出动,刺耳的警笛声响彻通往靖江的各条高速公路。
17时18分,盐城市消防支队第一批增援人员抵达现场。他们面前,浓烟弥漫、一片狼藉,起火的输油管道正在猛烈燃烧,翻滚着近百米高的火柱,巨大的热辐射炙烤着周边的一切。
江苏省消防总队参谋长高宁宇一边检视刚抵达现场的勇士们,一边进行简洁有力的战前动员:“同志们,这连片的储罐就像一个个满载的炸弹,只需一根引信,随时会毁灭周围的一切。我们面前即使充满危险,我们绝不能退缩,也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勇往直前,科学灭火!”
“是!”勇士们响亮地回答。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宋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