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非遗,是中国灿烂技能历史的缩影。我国职业院校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模式,培养非遗专门人才和能工巧匠,传承中国技能文明。
202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向全国职业院校征集技艺传承图片。鉴于此,本报开辟“光影里的中国职教·技艺传承”专版,从征集来的图片中选择部分作品发布,希冀以图片讲故事的方式,与读者分享蓬勃发展中的我国职业教育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所做的工作。
创作说明: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以朴素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蓝印花布是江南水乡一带的传统服饰用品,被广泛用于被面、蚊帐、包袱等日常生活中。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利用物理防染印花法在天然纯棉织物上进行防染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技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学院莘莘学子,将独特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与《兰亭序》融合创新,以布为纸,以“蓝”代墨,展现了非遗传承与时代新意。
制作工艺: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之一,其制作工艺极为考究。这件作品以优质天然纯棉白布为基底,严格遵循传统手工技艺流程。制作过程中,首先对《兰亭序》中的每个字体精心设计,确保既保留原作神韵又适合印染工艺。随后经过刻版、刮浆、晾干、蓝染、刮灰、漂洗、晾晒以及后整理等10余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作品题材用典取譬、寄情寓兴,作品图案朴素清新、色彩平和沉静,蓝白相间朴素之美与“天下第一行书”艺术之美完美融合。
作者介绍:
项伟,女,工学博士,教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字化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纺织染色工”高级考评员、裁判员。
见习编辑:赵小萱
责任编辑: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