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最近一次旅行中,我乘着大巴车前往广西崇左的德天瀑布。大雾并没有让我看清路过的一座座大山,它们似卧似坐,在大雾中犯迷糊。我与友人来到景区,怀着好奇踏上栈道,目光所及,瀑布已经降下白色的符号。还没靠近瀑布,就已经有人举起手机记录,继续往前走去,流水潺潺,人声鼎沸。

  他们等着、抢着那些可以拍出来的、很有“感觉”的照片的位置,摆着心里想的或者从别处学来的姿势,他们演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样,只为拍照记录,记录那一刻的他们。他们有时候并不是在看瀑布,并不是在看什么著名的景色,而是在看以此为背景的他们。这算是所谓的“打卡”,只是不同于白纸黑字的签名,照片是定格住的时间与空间。他们同比人类更为亘古的瀑布合照,是为了留住那一刻的瞬间,那一刻的自己,景色的作用就是衬托主体。

  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在翻开早些年的照片时,最先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模样。然后回忆那一时刻,最后感叹年华易逝,又发出长长的哀叹来。我们常说绿叶衬红花,但是在我们注意到红花的时候却是不可避免地先接受了绿叶。年月变化,绿叶衬托的红花也有了变化。既然我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留存那一刻的我们,那么我们有时因抢不到好位置或者等不到好阳光而恼怒、而责怪,似乎也就没有必要。

  在我们前面的人拍到那天11点半的瀑布,那个时刻对他们是独一无二;我们在他们后面拍下了那天12点的瀑布,或许那个时候阳光突然懈怠了,不再是金黄闪亮的,也并不妨碍我们留下那一瞬间,淡黄光照下瀑布与我们的模样。

  我不会也不想在这里谈及什么是生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而且这个命题从哲学上说到底太大了,我目前的知识储备尚不能说得清楚。我想谈及的是,那些我们曾经嗤之以鼻、嘲笑的不堪、老土的拍照姿势,那些照片,其实是那些人基于他们对于美的理解,暂留时间和生命的行为,是他们回答生命命题的答案。他们急迫地争抢拍照场地,或许也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拉长生命的长度。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

  实习生 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