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宜(主持人):今天有幸邀请3位老师参加我们第三期新青年文学讲坛直播活动,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带领大家领略《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对于当代青年而言,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这部文学经典,更好地读懂《红楼梦》?

  孙伟科(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文学是人学,《红楼梦》既有“从空到空”的哲理,又有对人间至情至性的执着,形成了一个关于“执着还是解脱”的对话结构。最突出的,是它展开了以人为中心的人物命运的揭示,描写了十二金钗的命运、宝黛爱情的悲剧,其中体现的深刻社会本质,能让我们年轻人关注小说中人物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思考“这种坚守背后的价值立场是什么”,深化对人生的认识,提高领悟生活、审视生活的能力。

  赵建忠(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学是一个具有“边界性”的学科,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化学家都能从不同角度切入,很多有影响力的红学专家也并非纯文学出身。而“诗词”和“绘画”是能有效扩大《红楼梦》传播面的重要形式。诗和画结合的形式,带动了新时代文学的精华,即我们当代文学的传播。青年为什么喜欢《红楼梦》,除了文化的共鸣,也因为书里的人物大多处在青春期或青年时期,他们所碰撞出的理想与现实的情感冲突,让青年很容易有所共情。

  翟海潮(《诗情画意品红楼》编著者):我本人是理工科出身,喜欢从思想层面来解读《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歌》是全书的“主题歌”,它深刻地揭示了人世间的本质,读懂《好了歌》,就能更好地读懂《红楼梦》这部巨著。在现在的移动互联和短视频时代,我建议年轻人远离娱乐化、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而要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看原著的同时借助一些红学家的导读书籍,慢慢地、真正地读懂《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