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的电话,
总是那么意外。
其实多少年以前,
留下的血样,
已经做好准备。
不过,这百万分之一的几率,
还是意外和惊喜。
是否同意捐献骨髓?
愿意!愿意!
我愿意!
他或者她,在接下来几个月,
天天素食,减少油腻;
戒烟限酒,生活规律;
乐观向上,思想准备……
只想捐献出,
那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悬液,
输进那个不知道名字的,
血癌患者的身体。
这是他(她)们延续生命的唯一方案,
一起见证爱的奇迹。
她是人民教师,
他是公安干警,
她是党员干部,
她是白衣天使
……
一袋细胞悬液,
又一袋细胞悬液,
直到二十袋细胞悬液,
成为白血病治疗的生命的种子
他或者她都说,
这是我们生命复制的案例。
在“小桔灯”这里,
人均捐献是全国的5倍:
全国捐髓英雄的高地。
有的人死了,还真活着
他真的已经死了,
因为脑瘤,定格在46岁的生命。
留给亲人无尽的痛苦,
成为骨灰升腾空中。
但是,他又确实活着——
他的肝脏,
正在另一个人的胸腔做工;
他的两个肾脏,
在另外两个人的体内赋予动能;
他的两枚眼角膜,
在另外两个人眼中接受光明……
他只是一位,
打工的保安哥。
生前填下了捐献器官志愿表,
临终的遗言:
让患重病的人健康起来,
别像我一样忍受疼痛,
不再像咱们夫妻早早分开,
求求你啦,签上字吧!
以此,救助5个生命,
幸福了5个家庭。
她只是一位农民大姐,
凝固于43岁的花季,
捐献两枚眼角膜为他人重拾光明。
他只是一位农村的厨师,
走完了69岁的旅程。
捐献出眼角膜和遗体,
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他13岁参军,
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如今,95岁高龄,77年党龄,
用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实践了奋斗终身。
在小桔灯的家乡,
已有六位完成最后馈赠,
生命如道道彩虹般永生。
责任编辑:宋宝颖
上一版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