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家看镜头,三、二、一,茄子!”
“再来一张,大家说今天的广场漂不漂亮?”
“漂亮!”
“今天的大花篮美不美?”
“美!”
“恭喜大家圆满完成今年天安门地区最后一批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明年再见!”
不知不觉间,2025年的银杏已经在校园中铺出一条柔软、金黄而温暖的地毯,夜幕降临后呼啸不断的北风也预示着冬雪的脚步正从远方匆匆赶来。在这秋冬交接的时节里,当我翻看着两个月前在天安门参与志愿服务的一张张照片时,关于“红墙蓝衫”的回忆闸门慢慢打开,思绪如解冻后的河水逐渐流淌起来。
9月,我与北京师范大学其余11名志愿者一同踏上参与天安门地区第三批次志愿服务项目的征途。此前,我们学校及其他高校的志愿者已完成了两个批次的天安门地区志愿服务任务。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我们能否用志愿服务的善心善言善行“收获”游客朋友们发自内心的点赞与感谢,关乎到我们能否为今年的天安门地区志愿服务项目画上圆满的句号,“收官之战”就此打响。
在第一次上岗前,带队老师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希望大家带着‘红墙蓝衫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参与到天安门地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红墙是咱们天安门地区的标志性景物,是大家每天进入广场区域开展志愿服务时第一眼就能看见的标志性景物;蓝衫是咱们在天安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的统一志愿服。当大家想清楚答案时,这个答案就是你们在广场志愿服务中收获的成长。”带着这个问题,我与伙伴们奔赴各自的岗位,在服务广大游客朋友的过程中渐思渐悟。
居中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意义与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游人如织成为天安门广场的常态。自第一次上岗开始,“首善标准”与“首善要求”便始终伴随着我们在天安门广场志愿服务的一言一行:面对人山人海的游客以及游客朋友心中朴素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我们的指引工作要达到精准、简练、高效、温暖多方面要求,且每一个方面的不断改进、不断提升都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必修课”。
曾记得,轮岗休息时,一位社会志愿者主动牺牲休息时间,拿出自己包中已经卷了边的笔记本同我们分享经验,字里行间满是他5年来参与天安门地区志愿服务项目的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曾记得,与自己一同在国家博物馆北门点位上岗服务的伙伴在一天之内的“飞速进步”——上午在面对国际友人时还带有略显生涩的英语口语,午休时便根据天安门地区景点分布情况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指引的常用英语短句并加以背诵,下午再次上岗时已然用一口流利而精准的英语在引导国际友人……一位位在自己岗位上不断精雕细琢、臻于至善的志愿者通过自己微小而坚定的光,照亮着身边力所能及的一立方。在这一立方里有同为志愿者的我们,有从五湖四海前来广场瞻仰、游览的游客,有天安门广场每一个需要志愿者发光发热的角落。人与人之间的暖意如同天安门城楼前稳稳流淌的金水河般滋润着一片片心田,随着广场喷泉在蓝天下绽放出绚丽的彩虹。
在“会发光的志愿者”的带动下,作为新志愿者的我们快速成长。1号线、2号线、8号线,广场周围3条地铁线路从纸质地图“搬家”到我们的心中。经过两轮换岗后,我们已经能根据所处点位及时引导游客朋友前往最近的地铁站乘车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存包处、卫生间、便民服务车、失物招领处、轮椅租借点……我们将广场周围每一个服务设施拓印在脑海中,只为能在游客需要之时根据点位情况及时引导他们找到最便捷的服务设施。始于广场,不终于广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既一轮又一轮地强化对广场周围景点开放时间与开放政策的了解记忆,同时还积极汇总并反馈游客朋友相关游览需要,与带队老师沟通后制定并逐渐完善引导有需要的游客朋友前往景山公园、南锣鼓巷、天坛公园、恭王府等其他景点游览的指引方案,为游客添一份安心。我们的点滴成长,记录在牙牙学语的小男孩“谢谢哥哥姐姐,你们真棒”的童稚之声中,记录在国际友人高高竖起的大拇指与说出“OK,thanks”后激动不已的击掌中,记录在坐轮椅的老爷爷颤抖而坚定的握手致谢中,记录在慈祥的老奶奶对自己孙子说“你以后也要当像小太阳一样的志愿者”的亲切话语中。服务的过程既是我们为天安门广场发光发热的过程,也是我们在金秋时节靠近“答案”、收获成长的过程。红墙映蓝衫,在一立方米的温暖光亮中,青春之行奔涌澎湃。
10月1日,一个隆重而难忘的日子。作为“红墙蓝衫”的一员,我有幸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受邀观礼今年国庆节的升旗仪式。在启明星尚未睁开眼睛之时,我们便已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就位,只为亲眼见证伟大祖国生日的重要时刻。北方大地清晨的凉意已渐渐加深,在观礼台上等候的我们却毫无寒意,只因炽热的内心早已将一腔热血输送至全身的每一个角落。黎明,破晓,当朝阳从遥远的地平线缓缓升起时,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金水桥,走向广场中央的国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东升的朝阳映照下随着庄严的国歌缓缓升起,升至旗杆顶部后,热情洋溢的《歌唱祖国》随之唱响,洁白素雅的和平鸽随之振翅飞翔。
这是我今年秋天第二次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庄严的国歌与热情洋溢的《歌唱祖国》,上一次,是今年9月3日。24岁的金秋,在天安门广场两度唱响和平与青春的赞歌。从国旗杆旁到观礼台上,青春的赞歌与和平鸽一道飞过十里长街。红墙映蓝衫,在嘹亮歌声中,青春之声奔涌澎湃。
在服务即将结束之时,我在心得体会中写下了我对“红墙蓝衫的意义与价值”一问的所思所想:
“红墙之红,蕴含着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国红’的喜庆祥和,蕴含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着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途上永不褪色的初心,蕴含着天安门地区的志愿服务是将心怀‘国之大者’深深嵌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之意。”
“志愿服之所以选用蓝色,除了从色彩方面与红墙区分开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蓝色犹如奔涌的海浪一般,象征着天安门地区志愿者能够秉承勇立潮头的朝气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当我在轮岗回休息室的路上看见湛蓝的天空时,我会想到首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果‘APEC蓝’与‘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冬奥蓝’。无论是‘APEC蓝’还是‘冬奥蓝’,都离不开首都大街小巷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正是一件又一件的‘蓝衫’,织出了‘首善之都’湛蓝的天空。”
红墙与蓝衫交织交响,在天安门地区写下一首首青春之歌、志愿服务之歌。红墙映蓝衫,在知行合一的总结提升中,青春之思奔涌澎湃。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