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玛拉沁夫:生活与时代造就作家

本报记者 周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8年12月25日   01 版)

    玛拉沁夫出生于1930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曾任《民族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花的草原》、中篇小说《爱,在夏夜里燃烧》﹑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下部)和《祖国啊,母亲!》《草原晨曲》等多部电影剧本。

    对于青年写作者,玛拉沁夫认为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新的时代有它特有的远大使命和历史重任。扫码看玛拉沁夫怎么说。

    1948年2月玛拉沁夫创作话剧《参军》。这是作者(中间站立者)在行军列车停车期间与该剧演员们对台词。扫码听玛拉沁夫亲自讲述照片背后的趣事。

    玛拉沁夫出生于1930年,今年89岁。他15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

--------------------------------------

    他的小说创作起步于1951年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发表在1952年第一期《人民文学》上,当时《人民日报》发文称赞这篇小说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的力量,是用新的伦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的好作品。对于一个青年作者的处女作予以这样的评价,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

    1952年,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玛拉沁夫作词的《敖包相会》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传唱至今。此后,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花的草原》、中篇小说《爱,在夏夜里燃烧》﹑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下部)和《祖国啊,母亲!》《草原晨曲》等多部电影剧本。

    玛拉沁夫曾任《民族文学》主编,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他的创作与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艰难与曲折、梦想与辉煌紧密相联,以大量优秀作品为新中国文学画廊增添了独具风采的英雄篇章。

    茅盾先生于1962年著文评论说:“玛拉沁夫富有生活的积累,同时他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这就成就了他的作品的风格——自在而清丽。”老舍先生在1963年写了条幅赠他,称赞他为:“文坛千里马,慷慨创奇文;农牧同欣赏,山河丽彩云。”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在《玛拉沁夫文集》总序中说:“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的神秘的一面,它能把你轻轻带到蒙古草原上,让你犹如置身于一望无垠的绿草丛中,犹如看到了人欢马叫的场景,听到了一首首悦耳的牧歌。因此,人们称玛拉沁夫是中国草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玛拉沁夫的作品是蒙古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近日,《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到家中采访了他。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请您谈一谈,当前的青年写作者该如何去实践这一目标?

    玛拉沁夫:青年时代是最宝贵的。青年时代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党的教育,我们这一代作家,一辈子坚守着这一方向,就是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毛主席当年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把文学当做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对文学艺术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那时候在革命根据地的人员组成,基本上就是工农兵,现在看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本意就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2014年,我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到会的文艺工作者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是少数民族作家,我感到自己的责任很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听到的时候感到十分震撼,这是把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领域的事情说到位了,既新颖,又精准。从座谈会回来后,我把这几句话划了线,然后认真地查找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关于文化的论述,也查了鲁迅对文化的观点,他们还没有这样明确说过。

    记者:的确,青年作家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要真诚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方向走,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您对青年作家有什么样的期待?

    玛拉沁夫:青年作家朋友们,你们享有前辈作家们不可能享有的优越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但我想说的是,新的时代有它特有的远大使命和历史重任,那就是我们要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九死不悔地去奋斗!

    青年作家朋友们,你们不但自己要投入这一伟大的进军,还要责无旁贷地用你们的笔、你们的心,去创作出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黄钟大吕!

    青年作家朋友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记者:您那一代作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家,直接要面对文艺为什么人服务、怎样深入生活的问题,你们就解决得很好。

    玛拉沁夫:坦率地讲,对我们这一代作家来说,深入生活原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参加革命后第二年秋天,内战爆发。我作为一个小战士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其间还包括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解决内战中内蒙古人民跟谁走的一场激烈的斗争,我党我军取得完胜,早在1947年内蒙古就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人民政权。随之我们参加辽沈战役,沈阳解放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就进驻沈阳市内,此时东北战局全胜已定。

    你说我有没有生活?有啊,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能说没有生活吗?但是数年之后,当我开始要写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时,才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小战士的视野多么的浮浅与狭窄。这时我正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但我决意要返回内蒙古草原,重新去看望那些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友们,同他们一起品味那骑兵部队喊着杀声万马奔腾冲向前的快感与神威。我一去就是三年之久,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挂职担任旗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痛痛快快地回炉了三年,痛痛快快写完了我的长篇小说的上部。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说自己有生活了。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化,一个作家一定要学会一生都要不断升华自我。

    记者:要想写出好作品必须深入到生活之中。

    玛拉沁夫:是的,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生活时刻都会发生急骤变化。比如:1954年我从北京返回内蒙古草原,正在创作解放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时,传来内蒙古将产生历史性大变革的消息,在包头西边的一片沙海中,建设一座仅次于鞍钢规模的世界级大型钢铁基地,内蒙古只养羊不产钢的历史将彻底改变。当时我在草原牧区一个寂静的小湖畔写着长篇小说,但我时刻关注着包钢建设的情况,筹划着一个新的创作方位,写一部改变内蒙古永恒不变的游牧世界的形象、将在一片沙原上建设一座现代化钢铁基地题材的作品,成败置之度外,真正做一次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1958年我带上户口、党的关系、工资表和一卡车图书,只身来到包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包头市民、包钢职工。

    我首先赶赴草原深处的包钢矿源地——白云鄂博。那是一座神秘的青紫色之光交辉的大山,我将工作的地方叫白云鄂博铁矿主矿车间。我先当采矿工,后学开电铲,在张、宋、高三位八级工师傅的培养下,我学会了开电铲,我开的电铲是苏联最有名的“乌拉尔巨人号”。

    1958年11月我赴苏联出席亚非作家会议刚回到包头,就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示:明年(195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中央决定向全国各电影制片厂下达拍摄献礼片的具体任务:大厂、老厂三部;新厂、小厂一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属新建厂,拍摄献礼片一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领导强调这是国家下达的任务,不容讨论,必须按时完成。

    首先确定电影编剧人选,内蒙古党委宣传部提出,这位电影编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编创电影剧本的经历,保证剧本按时通过;2,作者具有生活积累,容不得新手重新生活;3,编剧最好现在就在生产建设第一线工作。据说经大家讨论,一致认为符合这三项条件者全内蒙古只有玛拉沁夫一人。此事传至我这里,经我认真考虑,一句话不说,我决定接受任务,马上就干!我日夜奋战,仅用一周时间,干净利落地交出了电影剧本详细提纲,影片名为《草原晨曲》。有关部门很快做出批示,立即启动《草原晨曲》的编拍工作。

    暂且压下紧急编剧、拍摄《草原晨曲》的诸多细节不说,一句话:我们仅用十个月时间,终于拍摄完成了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片《草原晨曲》,并在国庆节前在全国上映。

    反映包钢建设的电影《草原晨曲》的主题歌也叫《草原晨曲》。60年后的今天,这首《草原晨曲》一直还在传唱。

    《草原晨曲》如今已被选为包钢的厂歌,中共包头市委书记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向全市人民提出:“大唱草原晨曲,重振包头雄风”的战斗号令。一首《草原晨曲》传唱了60年,越唱越火,这里面有许多真实感人的细节,等我下一次再写、再说吧!

    生活就是这样,它给你无限的精神财富你才成为作家。我有一次在与大学生的座谈上讲,与在座的你们相比较,我的文学起点是最低的。听众们不信,我就高声说:告诉你们吧,我在村里的小学混了几年,到了上中学时,我家穷,没有钱交学费,只好去现在的科尔沁,那里有所中学是不收学费的,只学蒙古文,不学汉文。所以我15岁参加革命时的履历表,用汉文填写不了。

    记者:您是怎么学习汉文的?

    玛拉沁夫:想学汉文,我就找书来读。那时候找的汉文书都是文学书,小说之类的。我学汉文的过程,就是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反过来说,我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汉文的过程。从1946年开始,到1950年,整整5年时间,我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挤出时间就是看书。看书看得简直走火入魔了!我们团长每次去哈尔滨开会就背很多的文学书回来,两个书架子摆了很多的书。我想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从第一层第一本开始看,看完第一本再换第二本,这个过程既提高了我的汉文,又提高了文学修养。后来随着部队到了沈阳,那就不得了了,什么好书都有。

    我那时候最喜欢萧军、萧红的书,还喜欢许多文学名著,这是我的一个长处,我的许多同辈人没有的,就因为我的文学基础打得好,打得实,看的东西多。我用5年时间看了很多文学名著,全世界各国的作品都有,对我了解文学的广阔领域,是有好处的,能开阔眼界,强化学识,保持文学的激情和想象力。

    记者:在2013年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您希望新一代作家朋友永远敬畏文学、感恩人民、忠于祖国,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写出惊世之作、警世之作、传世之作。我想请您对新时代的文学青年们讲几句话,他们应该怎么努力,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大作家?

    玛拉沁夫:这个话题真不好讲,我和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大一些。其实文学路子大致都一样,首先我们都把文学视为生命,对文学虔诚、敬畏。

    文学是一个很可爱的职业,它使人们变得厚道、大气、勇敢、智慧;使你身边总有一股强劲气场,形成你对脚下这片热土的忠与爱。

玛拉沁夫:生活与时代造就作家
用阅读点亮新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