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闻一多的一封家书(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马金祥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1月01日   16 版)

    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男昧于世故人情,不善与俗人交接,独知读书,每至古人忠义之事,辄为神往,尝自诩吕端大事不糊涂,不在此乎?或者人以为男此议论为大言空谈,如俗语曰“不落实”,或则曰“狂妄”,此诚不然。今日无人作爱国之事,亦无人出爱国之言,相习成风,至不知爱国为何物。有人稍言爱国,必私相惊异,以为不落实与狂妄,岂不可悲!

------------------------------------

    1919年5月4日当天是个星期日。由北京大学、北京高师、中国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余名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第一次打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号。清华学校于前一天刚刚举行了大规模的校庆纪念活动,同学们大多都在休息,加上学校处在京郊,不能及时地与城内的学生运动联系,一直到了当日晚上才从进城返校的同学那儿得知了白天的消息。

    闻一多的心中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那天晚上他心潮澎湃不能入睡。闻一多此时担任清华学生会文书,血气方刚的性格使他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连夜挥笔抄写了岳飞的《满江红》。这气壮山河的诗句,最能抒发驱逐外寇、收复山河的壮志豪情,也最能体现北洋政府卖国屈辱罪行的愤怒。他趁着夜色偷偷地张贴在了清华食堂的门口。第二天清早,在清华食堂的门口,学生们挤作一团,争相观看墙上那幅没有署名的《满江红》,情绪更加的高昂。

    5月5日上午,清华园彻底沸腾起来。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为了营救被捕的学生,高、中两科科长及各级级长、各会社负责人共57人集会,讨论如何配合城里的爱国运动。闻一多以《清华学报》中文编辑和“新剧社”副社长身份参加会议,并担任临时书记,负责记录。他与罗隆基担任临时书记,学生代表团中还有潘光旦、吴泽霖、何浩若、黄钰生等。

    晚上,全校同学大会,会后组织了清华学生代表团。会上通过了几项决议:对外派代表入城联络,一切行动与他校完全一致;要求国会弹劾章宗祥、陆宗舆;通电巴黎专使缓在合约上签字,要求总统对山东青岛问题采取坚决措施;对内筹备学生大会,抵制日货,在出版物上加印“勿忘国耻”,举行演讲和印发传单。

    6日,清华学生开始有组织的罢课。7日,正式成立学生代表团,设正副团长各1人,下设秘书部等7个部。这是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个自发组成的学生领导机构。文笔犀利、思路敏捷的闻一多被分工担任秘书部的文书。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起草各种文件和宣传品,这次运动中最早的文献《清华学生代表团开会纪律》就是闻一多参与起草的。

    9日,是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四周年的日子,北京各校原定于7日在天安门前举行“国耻纪念会”,不料遭到北洋政府强行禁止,于是决定转移到清华园体育馆召开“国耻纪念会”。在会上,陈长桐致开会辞,乔万选演说,姚永励讲青岛痛史,康德馨演说,潘钟文读二十一条,全体向国旗行鞠躬礼,并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九日,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

    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这场运动中得到极大的激发。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得许多青年的思想早熟,闻一多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青年具有爱国精神,并且首先表现在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方面。

    自5月4日以来,北京学生一直举行罢课斗争。5月15日,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罢课期间,闻一多翻译了莫尔斯的《台湾一月记》。这篇文章记录了台湾被割让以后,当地人民起来反抗日本霸占的经过。在译文中,闻一多表示出对签订《马关条约》的清政府与李鸿章之鄙视,也表达了对台湾人民抗争精神的钦佩。当年的事情与眼下的情景极为相似,闻一多要敲起警世钟以史喻今。应该说,闻一多是有“五四”情结的,他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实在太大。闻一多曾在其文章《八年的回忆与感想》中曾说过:“‘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的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看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使这个刚刚20岁的青年在历史抉择时,选择了家国天下、民族大义?是经历了怎样的成长,才会让他在国家民族最需要时投身历史洪流呢?

青年闻一多的一封家书(中)
六尺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