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江苏南通如皋,现在就读于南通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我从小就有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时至现今,我仍然热爱文学创作,文学梦想的火花从未熄灭。
一个完整的人,必将用自己丰富的天性来拯救饥肠辘辘的人。一颗完整的灵魂,必拥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温暖和友善。
过去,我们有愿做一颗螺丝钉的雷锋;今天我想,我们缺的不是人手一碗的心灵鸡汤,而是脚踏实地地将大爱化作饱满的精神食粮,用行动将爱播向中国每片坚实的土地。时代需要志愿者精神。
我尊敬、敬仰每一个愿意且乐意为志愿者事业奉献的人,从我开始理解卢安克的那一刻起,他像一个皈依者,无欲无求,太超脱了。而我却愿意相信他的人生是完整饱满的,在他赤脚踩着广西山地的泥泞时,他一定是在自我价值的轨道上,稳步前行。所以我更愿意去理解他,当他将13年岁月奉献给孩子和自然时,与其说是他一生大爱永驻,不如说他是一种对人性至善的追求与自我实现。
我也参加了我的大学在当地的志愿者活动,为农名工子女出黑板报。
这一期的主题是“为祖国母亲庆生”。正值午饭时间,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总是随着我们手中的卡片而游走,教室里的串串稚嫩的童音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
真的,空气中是怀旧的味道,小男孩向老师打小报告有人打架,小女孩严正地警告小男孩不要说脏话,一个可爱的“麻花辫”告诉我蝴蝶应该贴在花旁边……
他们的期待、调皮,和十几年前的我们一样,我喜欢这群可爱的精灵,他们稚嫩的童真,正在形成初步的价值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那个野小子般撒泼的我或许就在他们中间。这是我最大的快乐,与孩子陪伴,感受他们的纯真,用正确的价值体系引领他们,我想,这是教育者独一无二的快乐,在这快乐中,教育者也也会是一个小孩,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你的影子。
我再次感受到来自孩子的天真暖意。
《苏菲的世界》告诉我们,人类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的方式去追求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物质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精神带来的快乐才是稳固的,持久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需要面包,也需要这孤独世界里同行时拉你一把的微笑。
这里需要志愿者,更需要爱的粮食,唯记住:一天志愿者,终生志愿者。
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