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那山 那人 那情(纪实文学)

付俊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1月08日   10 版)

    付俊伟

    1983年出生,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辽宁省庄河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至今,编撰了《慈行善迹》《慈苑书善》《大爱长河》《慈善学悟》《慈善道德文化读本》等书籍,荣获中国百名社工人物、全国慈善工作者十大感动人物等荣誉。

    如果没有十年前的那次结对,衣秉举老人或许至今孑然一身,寂寞度日。然而,一群热心青年的到来,让老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从捐款捐物到义务耕种,从节日慰问到日常照料,3500多个用爱串起的日子里,衣大爷与70名“义工儿女”结下了一段不舍情缘……

    那山,大爱无言的见证

    庄河市仙人洞镇李洞村张屯地处英那河干流上游,毗邻辽宁省冰峪沟风景区,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衣秉举的家就坐落于此。木格窗、泥土房、篱笆墙,一座时今少见的旧宅,与年近八旬的衣大爷相伴,走过了岁月沧桑。衣秉举一辈子未曾娶妻生子,唯一的妹妹出嫁后,他就孤身一人,守着几亩薄田,过着清苦的生活。

    2006年的一天,衣秉举正在家里干活,一群年轻人拎着礼物到来,打破了小院儿往昔的宁静。这些年轻人是仙人洞自然保护区的职工,单位刚刚成立义工大队,他们是首批慈善义工,“三无老人”衣秉举是义工确定的第一个帮扶对象。他们向衣秉举表明了来意,并嘱托老人:“您老好好保重身体,今后大家会常来看您,有什么困难就找我们。”一番贴心的话,让老人感动不已,心里热乎乎的。此后,在每个风起雨落的日子里,这些年轻人便多了一份惦念。工作之余,他们常常来到衣秉举家中,帮助老人做家务,女的洗涮缝补,男的劈柴挑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义务耕种”是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义工大队的品牌项目,也是义工每年为衣秉举服务的重要内容。衣秉举家有三亩多地,一个人需要八九天才能种完。由于年事已高,腿脚不太灵便,春种秋收成了老人最大的心事,义工的帮忙让老人省了不少心。今年4月末,义工自掏腰包买来种子、化肥和农具,像往年一样按时出现在衣大爷家的田地里,十几个年轻人分成3组,刨坑、播种、施肥、填土一气呵成,俨然成了种地的“小把式”,干起农活有模有样,劳动中的欢声笑语飘荡在乡野间。

    巍巍青山,亦如张开的宽厚臂膀,怀藏着这段世间真情。

    那人,传承孝道的接力

    腊月二十二,购买各种年货,总计650元;3月5日学雷锋,捐助慰问金500元……义工负责人姜永海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每次慰问老人的情况。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义工大队有支爱心基金,是由70名义工自发捐款凑起来的,专门用于敬老和慈善活动。这笔善款数额不大,却如一条长流细水,不断改善衣秉举的生活,也让孝道注满了生命的长河。

    一次,姜永海和几位义工看望衣秉举时,发现老人正蹲着烧火做饭,由于锅灶年久失修,炕道经常倒烟,呛得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让人看了心酸。第二天,义工运来水泥、瓷砖,还请来一个瓦工,大家动手砌了一个新锅灶,不仅方便衣大爷做饭,还能让老人睡上热乎炕。衣秉举家里没有电视机,晚上守着一盏孤灯度过长夜。今年4月,义工们筹措资金买来一台彩电。老人说,自己多少年没看电视,现在有了电视,生活再也不闷了。寒来暑往七年间,因工作变动的关系,义工大队负责人换了一位又一位,但是关爱老人的孝道始终传承。有了义工儿女的贴心照顾,衣秉举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如今已成为仙人洞自然保护区义工情系老人的生动写照。

    那情,心灵深处的感动

    乡亲们说,在李洞村最先感受年节味道的,就是衣秉举家。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过什么节有什么好吃的,衣大爷成了村里过节最热闹的人家,让邻居羡慕不已。

    2010年的重阳节,让衣秉举至今记忆深刻。这天一大早,田祯、张悦、李明桥等十多名义工,带着水果、蔬菜和慰问品来到衣家,还特意给老人买了一只烧鸡,办了一桌丰盛饭菜。席间,衣秉举对义工们说,你们不知道啊,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吃烧鸡。这句朴实的话深深触动了义工的心。

    “老人没有子女,我们要在情感上格外关心他,这比单纯的物质帮助更令老人感到温暖。”义工们说。

    自从结对以来,每年春节再也不用衣秉举去操心忙活,义工们提前都做了周到安排。每到小年前,细心的义工将置办好的年货送到老人家里,从米、面、油到福字对联,从鱼、肉、鸡到衣帽鞋袜,样样俱全。邻居大婶对衣秉举说:“您老好福气啊,有这么多人来孝敬,比亲生儿女都亲。”故土难离,真情难舍。衣秉举常说:“俺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今天,争取多活个几年,不图长命百岁,只是舍不下这段情分,这些懂事的好孩子。”

    不是儿女,胜似儿女。义工们这种超越血缘和亲缘的大爱,涌动在大山深处。

那山 那人 那情(纪实文学)
献血记(随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