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在汉沽,在距离唐山五十公里的地方,在如今的滨海新区,在濒临渤海湾的小镇,他认识了工友当中的老乡。言语间,不改的是乡音;血脉里,流淌的是质朴。那一刻,是如此的亲切和亲近,心手相牵,一见如故。
老乡是怀安人,距他的老家不到二百多里,几乎走的是同一条山道,饮的是同一条河水,看的是同一片蓝天,迎着同样的风雨,面对漫天的飞雪……
后来他得知,老乡的家境十分困难,孩子较多,加之父母常年卧病在炕,每月仅有的几十元工资,远远不够医疗费用,并且欠下了一屁股债务。生活实在是难以为继。眼睁睁地瞅着十岁的孩子还没走进学堂,这让他忧心如焚,到底给老乡说:日子虽然艰苦,但不能误了孩子上学呀。
“没办法哪,大兄弟,我也急心哩……”老乡哀叹着,几乎就要哽咽了。
“如果信得过,孩子就让我来资助吧!”他说。
“这……这怎么可以呀,你也一大家子哪。那能让你跟着我吃紧呀……”说着,老乡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啥都别说了。就这么定了!”说着,他和老乡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从此,一个叫边永亮的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无论是吃穿,就学等等,都由他来操持着,呵护着。
后来的日子里,孩子终于上了学。每到下课后,都要赶往他的宿舍里,吃住一起。晚上,就和他睡在一条被子里。那时,他总要敦促孩子念书写字。有时,一个字练上好多遍才肯罢手。无论是课文中的生字、组词、造句,还是拼音抄写等等,他都要耐心地指导着。诸如,“国”字,可以组成“国家”、“祖国”、“中国”等等。那时,孩子就好奇地问他:“啥叫祖国呀?”他就给孩子解释着,祖国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国家。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就又问:“那啥是国家呀?”“国家就是我们所有的土地和人民……”孩子依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等你长大了,慢慢就懂得了。”他给孩子说着,便又引导着一同读起了课文,一旦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找来《新华字典》,教孩子如何查阅,如何理解等等。孩子充满了好奇,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浓厚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就可以自己阅读小人书了。然后,还给他讲起好多的故事。诸如《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聊斋》里的画皮,以及宁采臣、聂小倩等等的人鬼情……
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他都要领着孩子赶往新华书店,看着那一本本的小人书,总要买了,让孩子多一些阅读,多一份爱好,多一份收益,甚至多一份安静。闲暇时,还教孩子作画、游泳、跳绳等等的运动。
转眼间,四五个年头过去了,孩子长到十四五岁,他依旧资助着。当中,施工队在汉沽奋战了两年多。就在他告别汉沽,离开孩子的那一刻,孩子紧紧地跟在他的身边,早已是泪水涟涟了……
“叔叔,俺不要你走,俺要跟着你。你到哪里,俺到哪里,长大了,俺也要做修路工人。”
“好好,有志气,叔叔就喜欢你这样哩。只是,现在,你还小。学习对你来说,比什么都重要。等你长大了,念成书,争取开着火车,在叔叔和你大大(爹爹)修过的铁路上,飞速驰骋,那该多么神气啊……”
“嗯……”孩子使劲地点点头,甜蜜地憧憬着,“那俺一定好好学习,等叔叔把铁路修好了,俺用火车搬着你和大大,想到哪就到哪……”
“哈哈……好呀……”
此刻,不远处,果真就有一列火车开来了。随着那呼啸的轰鸣,伴着长长的笛声,飞驰而过,越加的令人神往了……
岁月如歌。
转眼间,多少年过去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在他的呵护下,长大成熟。他们当中有四川的刘小桃,陕西宝鸡的高付强,河南省新蔡县张玉栋,通辽市白昌所,山东省沂蒙老区武玉祥,内蒙古乌兰察布卓资县孔明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阿全,河北省张北县侯闰喜、徐海伟,怀安县边永亮,万全县杨风、赵岗,张家口赵昌柱,尚义县甲石河武贵栋、侯校林、赵强、刘二军等等。累计一百一十个孩子。意味着一百一十个家庭。一生的牵挂,一辈子的大爱!谁能如此无私?谁又能这般坚持?
六十多年,大半个世纪,一路走来,无怨无悔。早已看淡了人世的追名逐利,也看淡了季节的繁华美丽,唯有善良的心,承载着童真的世界,把温暖传递。
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