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2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多方面、多手段、多形式贴近青年,服务青年

直播,让名家与青年写作者“面对面”

本报见习记者 焦敏龙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2月19日   01 版)

    1月25日上午,中国青年报社文化会客厅书香气息浓厚,中国青年报社“融媒小厨”直播组高清直播的多机位一大早就准备就绪。这天,中国青年作家报邀请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著名作家彭学明做客报社文化会客厅,并联合“融媒小厨”直播组,通过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全媒体直播平台,开启了一场《中国青年作家报》“青年课堂”。

    青年课堂上,彭学明带着全新修订版的长篇纪实散文《娘》,与各地文学爱好者及现场的三位青年读者代表一起探讨如何将作品写入人心。

    现场的青年读者李锦华向彭学明问道:“文学语言靠日常的积累和情感的支撑,青年写作者应掌握哪些语言技巧?”对此,彭学明解答道,文学语言技巧不是炫酷,语言要和作品内容契合,将叙述方式作为一种基调延续下去,例如散文创作,就是用真实的情感来表达。

    来自贵州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赵永富聆听了彭学明现场朗诵《娘》的部分片段后,感慨地说,《娘》这部作品很有温度,其实与每个人的“孝道”有关。他向彭学明提问:在新时代,青年人如何正确认识孝道文化?

    彭学明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孝道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许多青年人往往疏于陪伴父母,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他认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孝的本质没有变。年轻子女工作再忙再累再苦,都要心里记着父母。过去写信就是见字如面,如今远方的孩子与父母多些微信视频,也等于见人如面。

    来自济南的读者钟倩在网络联线时说,生命的源头来自母亲,听了彭老师的分享,十分受益。她说,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位很伟大的女性,几十年辛苦照顾着家人,很想写作与母亲有关的文章。她向彭学明问道,“在写亲情散文,特别是非虚构散文时,如何避开情感的宣泄,避开散点式的凌乱?”

    彭学明说,散文本身是有感而发,是为了表达一种感情。写以母亲为主题的长篇散文,要以事实为架构,用主线串起关于母亲一生的故事,完整叙事。散文情感的处理,靠的是作者在写作时的出发点和心态。作者在写作的过程,既要有饱满,也要有平淡。对具体事情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对感情的表达则不同。自然情感的流露,才是最好的表达。

    这天的在线直播时长近三小时,除了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在线网站传播外,还在中国青年报微博、ZAKER、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百家号、东方头条等网络平台进行了传播。

    实际上,这种线上文学写作交流已经不是第一次。《中国青年作家报》创刊伊始,就通过组建中国青年作家报读者交流群,集结了全国近千名青年文学写作爱好者。微信群里气氛热烈,大家仿佛找到了知音,几乎每天都互相品评文学作品,摄影图片;交流创作心得、困惑;互相鼓励和启发创作灵感。

    开放的网络平台,给作家和读者创造了一个更加透明、直接的交流空间,读者不再满足于只读作品,更希望能有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交流专业、纯粹的文学问题的机会。直播活动结束后,不少群友都说,“中国青年作家报多方面、多手段、多形式贴近青年,服务青年,为热爱文学写作的青年朋友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服务。”

“笨小孩”的创作“秘诀”
给青年更多发声发力发光的机会
直播,让名家与青年写作者“面对面”
刘亮程:作家是沿着时间的道路往回走的人
写不出来,还要继续写吗
一封写给母亲的信
行走在诗词里的元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