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2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拾蜡记

福州大学大三学生 包鑫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2月26日   12 版)

    和年集相比,元宵节前的大集,少了卖夹袄棉服、水果菜蔬的商贩,货摊上多了五颜六色的烟花爆竹。这冲眼的色彩比那鲜红的糖葫芦更诱人。烟花货摊前孩子们的眼睛里也似绽开了焰火,掏出压岁钱,只买些划炮、窜天猴、烟花棒……还有胆肥阔绰的大孩子会买十二响的冬瓜雷!

    相比之下,我更喜爱对面地摊摆卖的蜡烛,颜色也格外冲眼: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形状复杂多样:有元宝形、莲花形、宝塔形……大大小小,花样繁多,各不相同。

    眼前的蜡烛是石油的提炼物,不像古时的黄蜡、白蜡,那可算是奢侈品。王公大臣用的也少,平民百姓更无福享受。

    大集上摆卖蜡烛也算是个新兴行当。早先年,农民家里穷,过节都是用萝卜来做灯碗。把萝卜切块呈圆柱状,中心掏出,插上缠着棉絮的黄草棒子作灯芯儿,再倒入花生油。也有用蒸好的“兔爷”“锦鲤”来作灯盏的。只不过在那粮食紧俏的年代,面灯也就不舍得用了。

    母亲单挑实惠装,一包十二根。大门和堂屋门口各两个;锅屋和东屋门口各放一个;茅房、鸡棚、兔窝也放一个;天井里的四方桌上放三个,用来敬天敬地敬祖;再另买几个送到桥头和茔地。我扯着母亲的衣角百般恳求,想要那个石狮子形状的蜡烛,未能遂愿。我也只能怪它不是个玩具尚且不能度过三伏天。用作装饰,着实浪费;用作蜡烛,实在昂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母亲忙里忙外地张罗着,忽而伫在天井中央,抬头看着那光洁圆润的满月。月光似乎具有美颜功力,竟把母亲布满皱纹的黝黑脸庞晒得面如白玉。天上的明月亮的可人,地上的人们也不甘示弱。母亲一声令下“开始撒灯!”我连忙点着蜡烛放到门口。不一会儿,全家的每一个角落被照得通明。

    正月十五的蜡烛散发出的是吉祥之光,照亮全家的每一个角落,表示一年明亮,日子红火顺当。暖香红焰一时燃,那最后的明亮不正是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牵挂吗?我知恩蜡烛将福瑞带给了我,我打算将它回炉重塑,不知这样能否还它——重生。

    正月十六日清晨,阳光依旧熹微,南山依旧冰封雪盖。我拎着铁皮的油漆小桶游走在村里的每条街巷,把每家每户大门口的烛泪拾起,然后扔进小桶。俯身拾起,然后再扔进小桶……看到遍地烟花的残屑碎皮和朵朵紧趴在地面上的烛花,竟会油然生出一丝悲伤。烟花易冷,蜡烛亦是;繁华过后,尽是悲凉。想到如果能生如烟花之绚烂,死如烛蜡之静美,也算是人生的幸福了。

半块红薯,半个春节
拾蜡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