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庆群谈志愿文学之九

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故事

徐庆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3月26日   08 版)

    从200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始,我踏上了采访志愿者的旅程。许多年过去了,这个脚步没有停止过,只是有时候走有时候跑,有时候慢有时候快,有时候行动之,有时候心往之。

    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我一般是和志愿者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时间。这一周里,我除了跟着志愿者,还会跟着那里的乡亲和孩子,到他们家里走走,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眼中的志愿者。那些片断,永远闪耀在我的记忆中。

    在四川省沐川县采访志愿者周毅的时候,我住在老乡家里。周毅是“西部计划”支农志愿者,时任海云乡同心村村主任。他是该村历史上第一个当选村主任的外乡人、大学生。我和周毅先从北京坐火车到成都,再从成都到乐山,从乐山再坐老乡的车赶到村里。

    四川多山、潮湿,一进山里,雾气朦胧。坐在颠簸的小货车里,我有一种后路已消失前路却迷离的惶恐。开车的小伙子是同心村人,他邀请周毅过几天去吃他的喜酒。他说,他们是在北京打工时认识的。我未加思索,就说“你不是把新娘子骗来的吧?”小伙子无语。又是一阵猛烈的颠簸,气氛依然和山路、天气一样尴尬。

    走进村里,已是黄昏,零零散散的灯光、稀稀疏疏的身影,倒映在袅袅婷婷的稻秧上,稻田里一派波光粼粼。“回来了?周毅!”老乡的问候,震耳欲聋。同样是四川人的周毅也用乡音热切地回应着。那时,我已经16年没有回过乡村了,周毅也刚从人民大会堂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中走下来。我们仿佛就是,下到凡间的神仙。田野伴泥土、牲畜及粪便,安宁并孤独、大山和远方,“你适应吗?”我悄悄地问周毅。他说,这就是生活啊。

    晚上,我们在老乡家吃的是从田里钓的鳝鱼,我和周毅,老乡家的儿子(小学老师)及其女朋友小琴一起在一个大大的水盆里泡脚,小琴又弹了一曲琵琶。那一刻,我理解了周毅。

    后来周毅到乡里、县里工作,始终做着志愿者。给单位做保洁的,在单位门口擦鞋的,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后来,我和清泉基金陈俊豪一起到四川和周毅见面,也见到了因为周毅而得到清泉基金帮助的保洁员、擦鞋人。

    从四川回来,短暂休整以后我就到了宁夏西海固。那时,已近暑假,高考刚结束。那天,我们到了高三年级男生军军家里,发现军军并不在家。军军母亲说军军感觉自己没有考好,心情郁闷,不知道跑到哪去了。我们坐在窑洞的炕上,军军母亲热情地招呼我们,然后很隆重地从外屋端上来一盘子黄馍馍,让我们吃。我看着那盘黄橙橙的馍馍,望了一眼窗外冷峻的黄土高原,心里涌出一股难言的感动。他们只能用黄馍馍招待客人,可那是他们最好的东西。

    后来,我得知军军是班里唯一过了本科线的学生,考到了宁夏大学。后来,军军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我给他的辅导员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希望军军得到关照。我并不认识的那位辅导员老师说,谢谢我对西部孩子的关注,但是像军军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是啊,像军军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而我遇到了军军。

    后来,军军大学毕业回到西吉县当了中学老师,再后来,他又考上了公务员。现在,他已经有了两个孩子。

    前几天,一位微信好友在看到我的一篇“志愿文学”的连载文章时问我,为什么叫“志愿文学”,而不是“志愿者文学”?以上的内容算是一个答案吗?

    志愿者的经历之中,没有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都是靠我们和别人一起完成的。因此,我觉得我写过的所有志愿者的故事,创作的“志愿文学”,最生动的地方往往是志愿者以外的他们——小琴、军军……。

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故事
迷雾里的阳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