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两块钱(小说)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卓越语文教师实验班 邵士强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3月26日   13 版)

    华宇集团建筑公司的工地旁临时竖了个牌子,算是公交车的站牌。

    老李和邹明在牌子下抽着烟。“李叔,你说今年咱能领多少啊?”邹明往老李旁凑近了几步。

    “你这第一年出来,里面的道道都不懂。年前领不到工资,年后十五工资能发就不孬了,咱也不知道缩不缩水。前些年那次,我们几个……”

    老李正要说下去,5路公交来了。老李一看是K开头的,知道是空调车有暖气。要两块钱一张票,一般的车只要一块。他刚想说等等,只见邹明看见车来了就赶紧摆手,老李只好上车。

    啪的一声,车门开了。老李在前,从兜里拿出钱来,一看正好4块钱,就对后面拿着钱的邹明招呼了一声。

    “明子,叔给你投了啊,别再投了。”老李摆了摆手里的钱,投向投币箱。

    “谢谢!李叔。”“咳,这有啥谢的。快上来,这车还挺暖和的。”

    邹明应了一声,赶紧上了车。车里人不多,有好几个空位。

    老李和邹明是一个村的。邹明二十多岁,初中时便退学了。去年还没找到啥好活,就跟老李来城里打工,已经满一年了。老李很喜欢这个后生,老实,话不多。让人觉得踏实。老李47岁了,家里老婆有哮喘病,干不了啥重活。老李有俩孩子,一个初二,一个高一。成绩都不错,老李没事时就爱看儿子们的照片。

    老李不爱去城里逛,有活就干,没事就躺着睡觉。邹明说快过年了,要去城里给家里买点东西带着。老李动了心,他惦记着家里两个儿子,就和邹明一起去城里买点年货。

    就这样,他们上了那辆K开头的车。

    在城里逛了一天。老李和邹明都买好了东西。儿子老婆的新衣服都买了。

    回去依然是5路公交,可以直接到工地,不用再倒车。

    老李和邹明在站牌口等着车来。天晚了,等车的人很多,都急着回家。

    人群一拥而上。老李落了邹明半步,在邹明后面。只见邹明掏出两块钱投进了投币箱。老李在拥挤的人群里,往兜里摸钱,差点踩了别人的脚。

    终于上车了,老李脸色变了。看着刚刚投进去的两块钱,他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白白替别人投了两块钱的老李,想起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家里两个孩子要读书,自己干活不敢懈怠。又想起自己的老婆,做着针脚活,手都磨破了。有时哮喘发作还不给自己说。老李越想越急,越想越气,憋得脸都红了。不过,车里光线昏暗。邹明和老李隔了好几个人,啥都看不见。

    再一个星期,就要过年了。回乡路上,老李和邹明都很高兴,一年没回家了,家里的一切都让他们无比想念。

    但是老李的这个年恐怕过不好了。刚过完年,老李老婆的病就发作了,当天就送到县里人民医院了。同村的几个工友和亲戚都来过了。唯有邹明还没露头。老李想起了那两块钱的事,对邹明来看望,根本没指望。

    老李的工钱下来了。医院住院费太贵,问过医生,老李准备接他老婆回家养病。这天,老李拿着化肥塑料袋去了医院病房,准备装铺盖。刚到病房,老李媳妇就对老李嚷道。“人家明子来了!给咱送了两千块钱,说咱家负担重,我一病怕你吃不消。工钱下来了,让咱先用着,你打工这几年可算处几个朋友了……”

    老李媳妇还在说着,老李却怎么也听不下去了。

两块钱(小说)
小镇里的“人生”(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