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小镇里的“人生”(散文)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大三学生 亦滢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3月26日   13 版)

    开学第一天,街头上三五成群的孩童穿着新衣,背着新书包去报到。隔壁的修鞋匠被一群老人妇女围着,嚷嚷着:“快快,先帮我修。”无腿的修鞋匠席地而坐,不断转动着他的缝纫机,“别急,一个个来嘿。”

    咚……咚……咚,百米外几位泥瓦匠在装卸着红砖。嘘……嘘……嘘,对面的一群小朋友在做着“电话打不通”的游戏。唧……唧……唧,身旁几只蟋蟀在忧伤地叫着秋天。

    从记事起,十多年过去了,一个人拖着行李在故乡和他乡中徘徊。梦中的世界变成了眼中的世界,小镇也在变着,道路不再泥泞,少了些尘土遮蔽人们的视线,却被一些不知名的东西蒙蔽了心。道路变得更光滑了,街道似乎也变干净了,干净到从街东头走到街西头也寻不到那夏夜中孩童的嬉戏声。

    小镇也没变,人还是那些人,只是有些老人出了趟远门,听说,不会再回来了。但她的气息还在,在我从路的这边去往那边时,便会有一个熟悉的声音:“毛莹慢点。”她还在,每次我走出家门,再回头时她都还坐在门口,只是比之前更安静地坐着,没有再上前拉拉我的手,拍拍我的肩。

    小镇也没变,孩子的打闹声仍然能穿过几条街。我还像儿时那样敲黑板,学着老师的模样教她们读书。课后,邻家的孩子跑过来问我:“我以后能不能叫你蒋老师啊?”是啊,我好像再也不用像儿时那般强迫着她们叫我“蒋老师”了。

    小镇真的没变。15年,游戏还是那个游戏,大学三年级的大朋友带着一群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买地”“肚子疼”“参观”……几位小朋友发生争执了,闹着要绝交,把身边的小朋友都问了一遍:“你是和我玩还是和她玩?”我接了一句:“是不是接下来还要选择‘拉大拉小’?”随后做了一个鬼脸。所有人都笑了,继续整队,躲在我后面当小鸡。

    孩子“不记仇”被称为天性,大人记仇是常态,不记仇反倒成了一种境界。难道,长大=没有天性?作为一个20岁的“大人”,看着这群孩子,真是害臊。

    下午,坐在家门口看摊子,和旁边卖水果的邻居侃了许久。她问我:“人这一天天的活着是为了什么?每天拼命的挣钱,有什么意义?你看对面的馍店,一对夫妻把孩子扔在家里,从山西跑到我们这边赚钱,一年就回家一次,这都过的什么日子啊?”一个近不惑之年的妇女,问我活着的意义,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我指着她8岁的小女儿:“你女儿那么可爱,难道不值得你为之奋斗吗?”她看着自己的女儿,笑着点了点头。

    当专科生涯即将结束,同学们纷纷投身职场,一身正装、满目希望,实现了财务自由,我眼中的他们一直都有着万丈光芒。但每次和老表聊天时,好像一切没有我想象的好。真实的他们,没有想象中的悠闲自得,几乎没有人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更没有浪迹天涯的生活。当初日更朋友圈晒美食晒旅途的她们,突然间消失了。

    我说:“你们都是在经历着一段走向优秀的沉默时光。”老表说:“不过是望到不尽头的灰头土脸的日子,好怀念上学的时光。”每个人都怀念着和经历着这辈子最好的时光,我希望自己是后者。

    关于“人生的意义”“活着的意义”诸如此类宏大的命题啊,即使是耄耋老人也未必有解。何况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都在不断地归整自己的人生方向。任何的意义,都不及当下父母安康、子女平安、家庭和睦,再多点追求大概是一两知己、三五好友、吃喝不愁。再甚,有些时间和余钱去看世界。

    再想想我8岁的意义,那时唯一的念想便是不想在家领弟弟,不想干活。

    15岁的意义是逃出去,去哪里都好,只要远离这个穷且无自由的地方便好。

    18岁真正意义上离开故乡的那一刻,我才恍然明白:这一生都要将根扎在故乡。离开,为了更好地回来。

    当我再站在这片厚实的土地,带着此心安处的踏实,此命立处的信念。纵然,我知道我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像儿时的梦想一样伟大,也许自己终将来于平凡终于平凡,我也依旧梦想着,不仅是因为我还年轻我还年轻。

    如今,走在19岁的边上,20岁已伴着乘风破浪之势袭来,不去想21岁能否拥有黄金时代。且在当下,做一个固执的孩子,依旧不屈服、不随流、不谄媚,带着7岁时怀疑一切的目光和17岁时目空一切的放荡以及如今淡然一切的豪肠,继续上路。

    当然,出发后,记得早点回家。

两块钱(小说)
小镇里的“人生”(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