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文学作品,说到底都是写自己,诗歌尤其如此。
诗人是自己诗歌的王,不管是主观之诗,还是客观之诗,不管是否出现“我”字,你的文本里面都潜藏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有时单指作者自己,有时是一类人,也可能是一代人,是典型的“这一个”,是共性中的个性,是“熟悉的陌生人”。任何艺术都有典型,诗歌也不例外。
无“我”之诗:追求现场的诗意,事实的诗意。生活现场就是诗写现场。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哪些能入诗?这就需要诗人的细致观察大千世界,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此类诗,虽然无我,但“我”已经蕴藏其中,从选材开始,就体现了诗人的观点与倾向。
我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我的孩子,让他们望着你的脸,因此能够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让他们爱你,因此他们能够相爱。”由此,我们在创作无我之诗的时候,我们需要具备选择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一是要选择典型的材料。材料的典型化程度越高,作品的冲击力越强大。二是要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是诗歌的底线,你选的材料首先自己要相信。三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不要一写就是“风花雪月”,这些都是大师们写旧了的词语;也不要一写就是“人间,时间,青春,九月,词语”这些大词。要多留意一些新事物,生活中的新镜像。
无我之诗大多使用白描、叙述等手法,直接呈现诗意。更多的是把需要表达的主题、观点、感情、思考寄寓在叙述之中,这就是诗歌的叙事与其他文体的叙事不一样的地方。例如雷平阳《杀狗的过程》的开篇:
这应该是杀狗的
惟一方式。今天早上10点25分
在金鼎山农贸市场3单元
靠南的最后一个铺面前的空地上
一条狗依偎在主人的脚边,它抬着头
望着繁忙的交易区,偶尔,伸出
长长的舌头,舔一下主人的裤管
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感觉是内心颤栗,背脊发凉,无语、无奈、想哭。诗人在看似冷静的描述中,掩藏着情感的风暴虽然通篇“无我”,但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诗人深厚的悲悯情怀。
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