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写作练习课之十

试一试用耳朵写作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4月09日   05 版)

    闻一多在一篇作品里这样开头:“老头儿和担子摔一交(跤),满地是白杏儿红樱桃。”他的结尾是:“老头拾起来又掉了,满地是白杏红樱桃。”

    在这里,你可以学他前后呼应的布局方式。

    可以学他制造的动感,像电影镜头一样充满动感。

    还可以向他学怎样使用色彩,让鲜明生动的色彩,从此进入你的文字之中。

    可是,今天我们要重点学的不是这些,而是句子的乐感。

    这两句话你要读几遍,换不同的速度来读,认真体会一下句子的乐感——那些轻音重音的组合,音节和节拍的和谐,以及它们营造的亲切、鲜活、风趣的氛围。

    多读几遍,读出声来,你会慢慢进入它们的乐感之中。

    事实上,许多人开始时写诗歌,学会了用乐感来组织句子。后来他们改写虚构类的小说和非虚构类的散文,人们还会从他们的句子中听出好的乐感来,那很让人愉悦。

    有位诗人说,“我是用耳朵,而不是用大脑来写诗的。耳朵就像绝对不会出错的试验一样值得信赖。”更多的作者说过,在他们写作和修改作品的过程中,耳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写得很顺手时,我们不用担心写出来的句子晦涩乏味。在自然节奏的引导下,它们一句接着一句跳出来,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写完一段了。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这些句子会让整个段落充满平衡的美感,整篇文章也会有很好的气场。

    当然也有不很顺心的时刻。当我们读一遍自己写完的文章后,会觉得沮丧。我们的语言缺乏乐感,段落之间没有连贯性。就好像文章中的词语开始急速飞驰,到处乱撞,撞上所有的转折弯道;它还大声尖叫,威胁说如果不尽快给它一个安全的出口,它就要和后面的句子同归于尽。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知道这些句子在做什么,如何才能把它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要想让我们的句子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方法之一就是仔细聆听每个词的声音。如果可以,这些声音应该在加强句子意象和情感方面的力度上效果显著。”丽贝卡·麦克拉纳汉说。

    她在遥远的北美洲,在夏洛特皇后大学和太平洋路德大学教创意写作硕士班,出版过诗歌、散文和一些非虚构文学作品。

    丽贝卡在教创意写作班时,举了一些用英语写作的例子,比如那些元音辅音,那些长音尾音造成的不同的乐感。有些词听起来像孩童的咿呀学语,有些词听起来却显得沉重。这些对于她的学生很有用,对于用中文写作的我们,会有些隔膜,不容易掌握。

    可是,我们可以从中文作品的阅读中,找到类似的感觉。比如《诗经》中的一些叠音词,营造了很好的乐感:雨雪霏霏,杨柳依依,关关雎鸠,坎坎伐檀,逃之夭夭,中心摇摇,等等。还有一些单音词会造成紧张感和沉重感,组合在一起之后,这种紧张感和沉重感还会加强,比如,知、我、者、谓、不、忧、求,等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丽贝卡说,“只靠单个的词,不管它们多么有乐感,都不能让我们的句子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还需要一些隐含的节奏,一张在单词之间穿插的五线谱。”这就像演唱家会通过把调子拉长、缩短、抬高、降低,或是改变音色(气息、沙哑、低沉、清澈)来变化某个音乐片段的音调,作者也可以通过他们选择的声音和“唱”出这些声音的方式,来改变文章的音调。举例来说,一位叙述者讲述的故事,用四平八稳、小心谨慎、语法正确的句子,或者用杂乱无章、生活化的俚语讲述的故事,会带给读者不同感受。

    她为学员设计了一个练习,用来改善句子的音质。

    这个练习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对同一人物或场景写出三种不同的描述。她要求学员在第一个版本中,多用后元音以及柔软缓和的辅音;在第二个版本中,把后元音改为轻元音;在最后一个版本中,把柔软缓和的辅音换为刺耳的爆破音或者齿擦音。

    这个步骤的练习,对我们只有参考作用。如果你的英语好,可以直接进入这个步骤之中。英语差些的不必照搬过来,可以改为用汉语语音做两个版本的练习,比如一个版本注重汉语音调,(在一些重要位置上的词语)多用第一声和轻声的词语,另一版本多用第二声至第四声,感受它们在乐感方面的不同。

    第二个步骤,是对同一场景写出两三个不同版本。不要改变场景中的基本事实,改变的只有词语的声音、句子的长短和节奏。

    练习者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以下两个版本的音调不一样,节奏也不同,都是描述一位家庭主妇在洗盘子,而她的孩子在外面玩耍的场景。

    版本之一:“她一边看着窗外孩子们追逐打闹,一边将盘子一只只地放入冒着热气的洗碗池里;盘子上还留着土豆残渣和少许的肉汁。”

    版本之二:“洗碗池中,碟子咔嗒咔嗒,杯子叮叮当当,盘子乒乒乓乓。她抓起一只盘子,用力擦洗上面的污渍——干了的土豆渣,残余的肉汁。窗户外面,孩子们尖叫着互相追逐。”

    第三个步骤,试着把你欣赏的一位作家的整段文字变换一下句子节奏,再写一遍。如果无法制造出原文的感觉,也不用担心,只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就可以了。

    丽贝卡很负责任地做了示范:

    她先找了一位著名医生兼散文作家的文字:“夜幕降临。我又去病房巡视了一遍。护士长跟我报告说524病房的病人已经去世了。她说,她是无意间发现的。病房里一点声响也没有。什么也没有。真是件幸事,她说道。”

    然后按照她自己的方式,改写了一遍:“梦里,我又一次在杂草丛中跌跌撞撞,想要抓住他。小狗蒙蒙冲我叫着,说小男孩已经走了。我用我的鼻子嗅出来的,它说。是的,男孩已经走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一切都结束了。”

    丽贝卡告诉我们,当你在检查自己的草稿时,不要只是去“看”这些字,还要听它们的音高、音色、音量。你在描写的时候,词组的长度和节奏是怎样的,有没有某一段读起来特别匆忙,而另一段则感觉欲言又止?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语句的需求上时,它们也会反过来满足你的需求——让你的文章音调和谐,每一个音节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前面说到的闻一多,特别注重音调和谐与音节优美。他是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提出了文学(特别是诗歌)语言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这对于将近一百年前的文学,有挺好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看闻一多散文《画展》中的一段文字,确实有比较简洁、爽快的音乐节奏感。

    他写道:

    一个深夜,在大西门外的道上,和一位盟国军官狭路相逢,于是攀谈起来了。他问我这战争几时能完,我说,“这当然得问你。”“好罢!”他爽快答道,“老实告诉你,战争几时开始,便几时完结。”事后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是说,只要他们真正开始反攻,日本是不值一击的。一个美国人,他当然有资格夸下这海口。

    这段文字,完全可以作为乐感练习的参考。

诗歌中的“我”(下)
试一试用耳朵写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