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让好诗体现新时代精神

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 王军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5月14日   03 版)

    编者按:

    在《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中,喜欢并愿意写作诗歌的青年朋友很多,诗歌形式的稿件自然也不少。特别是在两次紧急“征稿”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像《三十个太阳》这样优秀的诗作。

    青年热爱诗歌,诗歌属于青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青年朋友推崇诗歌这门艺术形式,对诗歌意境进行着不懈探寻,越来越多90后、00后愿意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表达心声和情绪。诗人麦笛认为,这是“好现象”。

    “新时代是诗歌的新时代”,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说,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并不能泯灭人们对审美精神的需求,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诗歌应该适应新的时代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作出新的诗歌、新的文学。他认为,“诗歌不能越来越学院化、小圈子化,应该让诗歌发出民众的声音”。

    在纪念中国新诗一百年的时候,青年诗歌创作如何反映新时代的生活,与读者积极地沟通与互动;如何以温暖人心的内核、震撼心灵的力量打动和赢得青年读者等,成为涉及诗歌艺术生命,也是摆在中国青年诗人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本期起,本版开辟“诗歌评论”专栏,集中刊发一组笔谈文章,力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新时代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

    四川大学自在诗文社的同学也应约发来了“短评论”,我们继续在“百字谈”栏目刊出。同时,欢迎各高校的青年诗友和青年读者,把你们对诗歌写作的看法和认识,以“百字谈”的形式发送到《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读交流微信群或投稿邮箱(cyw@cyd.net.cn)。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度来看,中国是诗的国度,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是诗歌发展史。

    中国文学的源头在《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载之下,犹在眼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声声啼叫,犹在耳边。《诗经》是老百姓的民歌,是先民生活过的乡间田野上的百草千花,有声音、有色彩、有生活、有感情、有思想、有精神,有真的生命。

    由于中华文化的线性特点,中国诗歌传统从未中断。从《诗经》的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长句,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如昨,形成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所以说,中国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诗歌发展也出现了两个方向、两股潮流。

    一股潮流是中国传统诗歌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鲁迅、毛泽东等一大批思想家、革命家,运用传统诗词形式抒发革命豪情,赋予旧的形式以新的内容,体现着新的时代精神。

    以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为例,毛泽东同志从1927年秋收起义最先打起红旗,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山下旌旗在望”;从“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到中央苏区“风展红旗如画”;从两万五千里长征“红旗漫卷西风”,到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离别韶山“红旗卷起农奴戟”,到重上井冈山“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以说,“红旗意象”“红旗情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国历史进程和民族命运的塑造之中,体现着强烈的革命时代精神。所以说,毛泽东诗词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国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与此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另一股潮流是自由体新诗盛行。这一百年来,涌现出艾青、贺敬之、舒婷等一大批杰出诗人,产生了很多的优秀诗作,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今年《诗刊》第3期重新发表了公刘《西盟的早晨》。这首小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洋溢着时代精神,引起人们的喜爱。这是年轻的诗人青春燃烧的岁月,也是解放不久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早春,更是新中国美好生活的早晨。这首诗既有诗人的天才构思,也得开国气象的助力,体现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小诗以早晨写全貌,以西盟写边疆、写共和国,以一滴水映照大江大河。不只这一个早晨是美好的,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早晨都是美好的,从而将诗意开拓出更大更高的境界。而且,从这首小诗创作手法上来看,它通篇采用了《诗经》赋、比、兴的传统,而第三节又故意不押韵,这也体现了自由体新诗的一种主流方向。所以说,中国诗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诗歌发展的三个方面来看,中国诗歌确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力量。那么,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一个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比如《诗经》是描写老百姓日常生活情感,好的自由体新诗写出了五四时代精神。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诗歌是中国语言文字特殊规律的产物,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诗歌源远流长,长期处于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中国传统诗歌、自由体新诗双峰并峙、相互辉映的局面,繁荣发展诗歌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历史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传统诗歌和自由体新诗创作中“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日趋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诗歌近亿首。可是在这海量的诗歌中,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比例偏低,不关心人民痛痒、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自由体新诗更是罕见,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总结中国诗歌发展的经验教训,推动优秀诗歌传统创造性地融入新时代诗歌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包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诗歌恰恰就具有这样一种基本、深沉和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力量。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诗人、诗歌爱好者来讲,写出优秀的诗篇,首先要明确新时代诗歌标准。诗歌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新时代诗歌必须反映新时代的思想,体现新时代的情感,采用新时代的语言,符合新时代的韵律,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充分发挥社会作用。

    其次,要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必须聚焦弘扬中国梦、奋进新时代,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题材,着力表现新时代史诗性变化,着力塑造新时代的追梦人,着力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第三,要创新丰富诗歌形式。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结合语言文字发展的新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支持鼓励诗人对新的诗体、诗韵的探索和创作,相互尊重,不要强求,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此外,过去每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都是从民间吸收来的,我们仍然要注意从民歌中吸收养料和形式。

    诗歌爱好者要共同齐心协力,推动诗歌走向大众。引导诗人和诗歌工作者树立为时代立言和“诗言志”的“大我”志向,批评诗歌创作中的不良现象,抵制劣质诗歌娱乐化现象。适应正在兴起的群众性朗诵活动,精心编选出版诗歌朗诵读本,推出文艺栏目、频道和节目,在公共场合以公益广告形式选登好诗句,让好的诗歌更广泛更有效地介入社会公共生活,让好诗走进人民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让好诗体现新时代精神
百字谈
返回